• 59阅读
  • 0回复

哪些营业员受顾客的好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05
第2版()
专栏:工业研究

哪些营业员受顾客的好评
中共山西临汾县委中心通讯组 山西日报记者 张春旬 梁 明
编者按:商业和服务行业的营业员,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为了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营业员需要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这方面,新老营业员都有不少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进一步改进商业和服务行业的工作有重要意义。今天发表的这篇工作研究,希望能引起有关读者的注意。欢迎大家就这个问题发表感想和意见,或者谈谈自己的切身经验和体会。
从一只鞋说起
2月初,有一位一条腿的顾客,来到临汾城关一家百货门市部,要买一只布鞋。一位年青的营业员却说:“看你这人,卖鞋只能卖一双,还能卖一只?”顾客苦笑着说:“那我只有一只脚,该怎么办呢?”营业员说:“要卖一只,还得请示领导上。”由于话不投机,这位顾客憋了一肚子气,拄着拐杖,来到隔壁另一家百货商店,以询问的口气说:“同志,你这里能卖一只鞋吗?”“能!”一位老营业员亲切地说:“请坐下,喝杯水,我给你拿。”他还解释道:“国家对残废同志有特别优待,可以拆整卖零。”说话间,把灯芯绒面圆口的、冲服呢面气眼口的,各种式样的鞋一下拿来六只,让这位顾客挑选,使他终于买到了一只称心的鞋。他高兴地握着营业员的手,十分感动。从此,一只鞋的故事就在临汾城关营业员中议论起来。
为什么一样的买卖会有两样的做法呢?说来也很简单,原来这位老营业员阅历丰富。据他所知,在旧社会,临汾东大街曾有一家鞋铺卖过一只鞋。据说那是因为老财东的大小老婆都没有生儿子,卖一只鞋是为了“行善”、“积德”。解放后,这位营业员参加了国营商店,他听过上级的报告,知道国营商店对残废同志有特别优待。把两件事联系对比了一番,他觉得这个决定实在好,因此印象很深,一旦遇到买一只鞋的顾客,能应付自如。那位青年营业员呢?也不是不同情残废人员,只因为她心中无数,觉得一切都要按制度办事,不“请示领导”不能做主。因此,才和顾客闹了“摩擦”。
据临汾基层商店的一些领导同志谈,近两年来,营业员和顾客沉脸、拌嘴的事是不少的。闹这种问题的营业员中,比较起来是新营业员多些,老营业员少些。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新营业员
临汾城关从事零售业务的营业员有六百九十五名,其中有一百七十五名新营业员,大部是中、小学毕业生。这些同志热情高,也有做好工作的愿望,但其中有不少人把做买卖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认为这不过是一手收钱,一手交货,没有多少深奥学问,因而没有好好学习业务,闹了一些笑话。
副食品总店第六门市部一位新营业员是由卖针织品改为卖杂货的。上班的第二天,就碰了钉子。顾客要买二斤点心,她拿着秤添上取下,翻倒了几次,分量称不准。顾客不耐烦地说:“算了吧!少半两也行。”说着两个人争吵起来。临汾第一中学的两个学生到文具门市部买绘图铅笔。在这里的青年营业员回答说:“没有。”这两个顾客手指着陈列的环球牌、中华牌绘图铅笔问道:“这是啥?”他才红着脸把铅笔拿出来。遇上这种情况,再加上有些青年同志性情急躁,态度生硬,有时就和顾客发生了口角。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商业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帮助新营业员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服务态度。后来,营业员和顾客发生“摩擦”的不愉快事件逐渐减少了。
老营业员
临汾城关十年以上的老营业员有二百三十三人,二十年以上的一百三十七人。这些老营业员,特别是三十年以上的老营业员,在旧社会私人商店“熬”了几十年“相公”,那时常受“卷铺盖”的威胁,因而处处留心,钻研接待顾客的“学问”。他们在接待顾客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会做生意。现在,这些人的职业有了保障,休息、学习时间有了保证,因而不少人情绪饱满,服务周到。我们曾邀请六位五十岁以上的老营业员举行了一次座谈。他们一致的看法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营业员和顾客拌了嘴,十有八九是营业员的过错,至少也是因为营业员本领不强。老营业员站栏柜的要诀很多,主要的是:一、精神饱满,笑脸接待顾客。过去讲究“和气生财”,现在则强调“和气待人”。有的老营业员自己不抽烟,口袋里常装着打火机或火柴,一见顾客掏烟,就去点火。二、思想集中,工效要高,手快心细。还要向顾客解释商品的性能、质量、规格、产地,等等。三、耳目灵敏,准确售货,照顾众人。接待顾客要做到接一顾二眼观三,既要和一个顾客做买卖,也要和其他顾客答腔说话。四、同等待人,不急不躁,任挑任选。
因为这些同志会做生意,许多顾客都乐意和他们打交道。去年10月初,有位农村妇女远道来到百货总店第六门市部买布,老营业员贾振基拿出了好几种布让她挑选。她连挑了十几种,还是不中意。后来,顾客有点过意不去,想随便买几尺算了。贾振基看出了她的心思,就说:“你只管挑选好了,别怕麻烦。”接连又拿出好几种花布来,终于使这位顾客买到了合心思的衣料。前些时候,有个人从百货总店第九门市部老营业员秦太和手中买了一个肥皂盒,付钱时,秦太和瞧见他胸前挂着晋南地质勘察队的证章,就说:“同志!那种肥皂盒式样美观,但比较脆,你每天跋山涉水不比住家的。”说着,他给换了一种比较结实的肥皂盒。那个同志说:“太好啦!谢谢您!”
这些做法,看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没有站栏柜的“基本功”,只凭愿望,是做不到的。
究竟哪种看法对
关于老营业员做买卖的本领,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熟悉商品,手脚利洒,包装工整,珠算娴熟,提秤、挺尺下手稳准。对这些,营业员们都承认,也都用心学习。另一部分,是老营业员待人接物的习惯,营业员们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说,这些老习惯中包含着商业部门的优良传统;有人却认为这是圆滑、世故、庸俗的作风,不但不乐意学习,甚至还鄙视、轻视这些东西。
例如,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有的人认为这是虚伪,而另一些人却认为这是做营业员必备的条件。他们认为:营业员要接待各种各样的人,总不能打着一个腔调和人交谈。同老人说话要尊敬,同少年儿童说话要逗趣,这都是必要的。又如,有的老营业员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做买卖要有“两副面孔”,这话听起来不中听。有的人就说这样不诚恳,是“两面三刀”;实际上,他们说的“两副面孔”,并不是“两面三刀”的意思,而是说:一上栏柜就要笑脸迎人,热情接待顾客,而回到内部点货算账时,则要严肃认真,一五一十,分毫不让。
还有,许多老营业员善于“侍候”顾客,他们把点火、倒水等当做一种尊重顾客的礼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低人一等,是旧社会店员们奉承顾客的手段,在今天社会主义商业中大可不必。究竟哪一种认识正确,现在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