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愚公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06
第2版()
专栏:

愚公赞
 苏宜
陕西省秦岭深山地区有一个马炉生产大队,那里的社员在党支部书记刘西有的领导下,以持久不懈的斗争精神,开山劈石、整修农田,保持水土,连续十年粮食稳定增产。到那里参观过的人都感动地说:这样的石头地也能长出粮食,真是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马炉大队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比其他许多地方更穷更白。以马炉大队的中心马连台来说,八户人家七户在旧社会要过饭,八个小伙子三对半是光棍汉,解放后组织变工队上山开荒,连镢头也没有。但是,这个大队的社员有这样的勇气和决心: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把穷根拔掉!十年来不分寒暑,一镢头一镢头地开山劈石,扩大耕地,改良土壤,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保持水土……,使这个过去连叫化子都不屑光顾的地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付自然这个顽强敌人,仅仅有了战胜贫穷的意志还不行,重要的是要有脚踏实地、锲[qiè]而不舍的实际行动。在这里,被强大的敌人所吓倒,不敢斗争,自然是不对的。但是,企图在一个早晨就能取得对自然斗争的胜利,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马炉大队地处山区,石多土少,耕地面积很小。在这里,首先要展开的是夺取土地的斗争。随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以至人民公社的成立,斗争的规模愈来愈大,方面愈来愈多。有了土,他们着手解决肥料、水利等等问题。而每一生产部署的推行,又都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在这里,仅仅说他们有干劲还不够,他们有的是一股百折不挠的韧劲,是不分寒暑,十年如一日的钻劲,是一把镢头一年磨掉五斤的猛劲,是愚公带领全家老小要搬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那股劲头。而在每一步前进中,又都讲求实效。只要能扩大耕地,哪怕只能点种三五棵包谷的地也要扩大;只要能浇上水,浇三厘、五厘地也好。这是讲求真正的经济效果,也是愚公精神的真正发扬。
同大自然进行斗争和进行阶级斗争一样,总免不了碰到挫折,甚至遭遇失败。问题是人们碰到挫折怎么办?是灰心丧气,自甘失败,还是认真总结经验,接受教训。马炉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们是抱着后一种态度的。他们几年来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碰到不少困难。例如康沟的治理,一共经过三年时间,反复五次才修成。这里的关键在于虚心学习,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吸取成功的经验。
我们要有马炉大队那种在我们这代手里把中国的穷根拔去的决心,更要学习马炉大队那种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不懈的韧性战斗精神。只要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愚公日益增多,挡在我们面前的那贫穷和落后的两座大山,一定会被我们挖掉,奂美奂轮的社会主义庄严大厦一定会在中国的地面上建设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