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合肥玻璃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变长期亏本为月月盈余 去年十二月份来产量倍增,质量提高,消耗和费用减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09
第1版()
专栏:

合肥玻璃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变长期亏本为月月盈余
去年十二月份来产量倍增,质量提高,消耗和费用减少
新华社合肥8日电 新华社记者余士锟报道:合肥玻璃厂深入细致地分析企业亏损的原因,切实改进企业管理工作,扭转了长期亏本的局面。从去年12月份起,这个厂的产量比过去增加一倍以上,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原材料、燃料的耗用量和各项费用都有降低,平均每吨玻璃器皿的成本今年第一季度比去年降低了六十多元。企业由过去长期亏本变成每月都有盈余。
合肥玻璃厂的领导干部过去每当谈到企业亏本的原因时,总举出一些客观困难。诸如:部分产品用芒硝代替纯碱后费用高了;竹壳热水瓶的竹壳、托底板、木塞等配件的进厂价格比过去贵了;工厂搬家后离车站远,增加了市内运输费用,等等。按照这种说法,这个厂的赔本似乎主要是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的,但是,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合肥轻工业局派出一个工作组,到厂里帮助研究这个问题。他们和厂里的干部一起计算了各项费用增加的细账:去年1至10月份,由于用芒硝代替纯碱多花了六千多元;购买竹壳等配件多花了一万九千多元;运输多用了三万二千元。这些费用合计只有五万三千多元,仅占这个工厂1至10月份亏损总额十八万多元的29.8%。这就说明,上述客观条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高了产品成本,但却不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
紧接着,他们又把这个厂的成本分析资料与本厂条件大体相同的蚌埠玻璃厂作了比较。蚌埠玻璃厂工人平均工资比合肥玻璃厂平均工资略高,而每千只热水瓶成本中摊的工资反比合肥玻璃厂少四元三角二分;每千只热水瓶中摊的燃料费比合肥玻璃厂也少十四元九角九分;其他如电力消耗、管理费用等也比合肥玻璃厂低。这笔账一算,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露出了苗头:产品的产量低、消耗大、费用高,而产量低又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掌握了这些情况后,工厂召集科室干部研究“为什么产量低”“怎样才能提高产量”。会上,有人说:炉子容积小,不能多出料,提高产量有困难。也有人说:过去同样的炉子,产量比现在大。他们把有十七年砌炉经验的老工人洪厚经找来一起研究,洪厚经说,他过去砌的炉子和现在的炉子构造基本上相同,但出料比现在多;出料少,不能怪炉子,而是炉温太低。这样,问题又清楚了:提高产量的关键在炉温。
找到了产量低的原因,工厂又找烧炉工人进一步研究怎样才能提高炉温。一开始工人说:“炉温不高是煤不好,过去烧块煤,现在烧粉煤,炉温怎么高得了?”粉煤比块煤烧起来是要差些,但是,是不是每个炉子,每个班的炉温都不好呢?经过了解,有的炉子炉温高,有的炉子炉温低;有的班炉温高,有的班炉温低。这就是说,烧粉煤不是不能提高炉温,问题是怎么烧法。有二十一年工龄的老工人周贵四说:“粉煤要少加、勤加、勤掏,炉子就能烧得旺,炉温就高。加多了,掏得又不勤,粉煤就要结成大块,不仅炉温提不高,还浪费煤。”烧煤工人杨福才还说:“怎么样烧好炉子,大家不是不知道,只是由于责任不明确,制度不健全,有些人图省事,八小时才掏一次炉灰,炉温怎么提得高呢?”由此看来,提高炉温的关键又在于建立责任制。
大家又分析了用芒硝代替纯碱是否会影响产量的问题。器皿车间有经验的老工人认为:用芒硝作原料生产周期虽然长些,出料少些,但是如果提高炉温,再将大小不同的玻璃器皿搭配起来生产,炉温高时生产重量大的,炉温稍低时生产重量小的,产量也能比现在提高。
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合肥玻璃厂领导干部认识到过去赔本的原因,主要还在于企业管理工作有缺点,从此,他们加强了领导工作。为了提高炉窑温度,他们建立和健全了烧火工人的责任制度,规定炉温必须经常保持在一千三百六十度以上。还规定了加煤掏炉灰的时间和操作方法,提高了炉温。与炉温有关的各道工序也都制定了责任制度,保证炉温合乎规定。器皿车间根据老工人的意见,将大小产品搭配生产。工厂还建立健全了各个工种的岗位责任制度,以及安全超产奖励制度、技术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同时,召开了全厂职工代表大会,发动全厂职工采取各种措施,克服亏损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