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北京戏曲学校纪念建校十周年 专场演出花脸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15
第2版()
专栏:

北京戏曲学校纪念建校十周年
专场演出花脸戏
据新华社14日讯 北京市戏曲学校各年级学生和毕业生昨晚在北京举行花脸专场演出,汇报了他们十年来向校长、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郝寿臣学习花脸表演艺术的成绩。
这是学校为纪念十周年校庆而举行的五场汇报演出之一。在其他各场中,生、旦、净、丑等行的学生们演出了京剧其他流派以及昆曲、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优秀剧目。
观众称昨晚的演出为“红领巾”们的“花脸大会”,参加演出的大部分还是少先队员。一年级学生、十一岁的孟繁荣演出了《锁五龙》,二年级学生、十二岁的李吉庆演出了《断密涧》,四年级、十三岁的王文社演出了《探阴山》,三年级的李连元、刘绪泽和已经毕业的郝寿臣青年弟子马永安分别主演了郝派著名剧目《双李逵》和《黄一刀》。这些戏,有的以郝派架子花脸的做功见长;有的着重铜锤花脸的唱功;既有打基础的开蒙戏,也有唱念做打俱重的重头戏。
少年学员和青年演员的这次演出,程度不同地体现了他们的学艺心得。在《锁五龙》中,入校仅半年多的孟繁荣把人们熟悉的大段西皮原板唱得比较流畅,他的高亮而间有童音的唱腔和一丝不苟、带有稚气的动作,不时激起观众一阵阵的掌声和欢笑声。《断密涧》、《探阴山》都是唱功很重的铜锤戏。郝寿臣工架子花脸,但对唱功也相当讲究,他亲授的《探阴山》,就在继承铜锤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吸收了一些高亢激越的老生腔。昨晚王文祉饰演包公,唱来苍劲淳厚。《断密涧》中有些快板在一秒钟内需唱完两三个字,要求唱得字真音正。许多内行人听了以后,认为饰演李密的李吉庆,发音咬字和掌握节奏等方面都很见功夫。在《断密涧》中饰演王伯党的十三岁老生谭孝增,是著名京剧演员谭富英的长孙,他扮相清秀,嗓音洪亮,很多观众称赞他又是“一棵可爱的新苗”。
郝派架子花脸名剧《双李逵》、《黄一刀》,昨晚也赢得了许多掌声。在《双李逵》中分饰真假李逵的学员,动作比较和谐而准确。动作和唱腔同锣鼓节拍相合,这正是郝派架子花脸表演的基本要求之一。郝派架子花脸演员更注意的是通过功架、眼神、动作来刻划人物。曾受郝寿臣亲传的青年演员马永安在《黄一刀》中努力追求这一点。戏打恶霸一折,他演来痛快淋漓,只运用几个干净、稳健的功架和正气逼人的眼神,就表现了剧中人姚刚的正直豪爽、不畏强暴的性格。
在主持北京市戏曲学校工作的十年中,郝寿臣除悉心教育各行当的学生外,在培养花脸演员方面花费了更多的心血。十年来他教过的花脸共有三十多人,其中一部分出校后已经成为北京艺坛青年花脸演员中的骨干力量。郝寿臣生前共向后辈们传授了四十多出花脸戏,其中如《牧虎关》、《捉放曹》、《群英会》、《牛皋招亲》、《桃花村》、《法门寺》、《醉打山门》等许多郝派代表作,已经由他的青年学生再现于北京舞台。不久以前北京市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演出的以花脸为主的新戏《红羊峪》,就被誉为“五彩缤纷,锦簇一团”。这出戏中的八个花脸,有文有武,有架子花脸也有铜锤花脸,大部分人都受到过郝寿臣的亲传。他们现在根据自己的条件,有的继续宗郝派,有的学侯(喜瑞)派,有的学裘(盛戎)派,有的经郝寿臣传授把前辈金(秀山)派花脸的唱腔也继承下来。
(附图片)
北京市戏曲学校三年级学生刘绪泽(左,饰李逵)和李连远(右,饰李鬼)演出郝派代表剧目《双李逵》
新华社记者 钟巨治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