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音乐之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15
第6版()
专栏:观众的话

“音乐之墙”
洪寄
我对戏曲是个门外汉,但我非常喜爱这门表演艺术,也可以说是个忠实的观众,所以对戏曲艺术的完整性的要求,可能会过高一些。我想,戏曲,是否可以说,“戏”离不了演的;“曲”少不了音乐的。当然,一部戏曲的表演之所以成功,还包括其他部门的劳动,因为它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有人说,到底戏曲的表演艺术是以谁为主呢?我以为在一个剧本的创作过程中,不论哪一部门的负责的工作同志都是主,也就是说都是重要的,而他们主要的工作是用尽一切力量把这出戏的主题思想内容有力地在观众面前表现出来;这样,才使戏曲艺术既教育观众,而又让观众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
过去有很长时间我没看戏曲,近年来接触戏曲这门艺术的机会比较多了,这样,对于我这个戏曲爱好者来说,是感到相当满足的。无可否认,戏曲在解放以来,比以前不知进步了多少倍,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是不知为什么,有时一到剧场去看戏,总觉得多了些什么或少了些什么似的。总的来说,有时是满足不了我这个观众,不!很可能有不少观众也感到不满足。
例如我喜欢看越剧的徐玉兰、评剧的筱白玉霜、曲剧的魏喜奎,特别喜欢听他们唱的艺术。但到剧场去观看演出时,却常感到失望。因为观众与演员之间竟无形地筑起了一道“音乐之墙”。这道“音乐之墙”对观众或对戏曲表演来说,有没有好处呢?我看没有好处,反而对剧情的发展和演员唱的表演艺术有所破坏。因为一出戏的剧情和词曲必然有关键性或高潮的地方,而演员就必定以其唱、做、念、打的表演手段,适当地去表现出这出戏的关键所在和高潮,同时音乐工作者也一定用它巧妙的伴奏艺术,恰当地衬托出演员的唱、做、念、打,或描写当时的情景气氛。但我在看上述三位名演员的戏时,觉得在整个戏的发展过程和她们表演的过程里,许多时候却被那道“音乐之墙”给破坏了。可不是吗?戏的发展达到关键性或高潮的时候,观众的心情自然是紧张地等待剧情的发展,也就是希望通过剧本的词曲、通过演员的唱、做、念、打表演艺术,表达出剧中人的思想感情来推动剧情的发展的时候,却只看到演员激动地、张着口地手舞足蹈;敲击乐、管弦乐则激烈地演奏着,我们这些观众直感到有些茫然。因为既听不到唱的是什么,便不能知道词意,那么就不能知道剧情的发展是怎样的一回事。这样很自然地使观众感觉到那道“墙”是一个累赘。也正因为这样,才使我想到“为什么要演戏”、“为什么要看戏”这个问题上去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也只能带着一种惋惜和失望的心情走出剧场。
为此,我恳切地盼望有关的表演团体,好好地研究和处理戏曲表演艺术上的合作问题,让“音乐之墙”变成真正帮助观众理解剧情的工具,而且使观众不仅饱眼福,也能饱耳福,那该是多好的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