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生活·语言·技巧——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16
第5版()
专栏:

生活·语言·技巧
——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
李英儒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了。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自己是怎样生活和学习的,很有探讨的必要。
我生长在农村,从小酷爱文艺。故乡的河北梆子、丝弦老调,唱几台看几台。梨花大鼓串村演唱呼延庆打擂,我连着跟听了四十多个晚上。那些整课要背诵的诗云子曰,对我像是喝凉水就生蒜一样的没滋味,稗官野史简直使我入了迷。不管内容好坏,凡这类性质的材料我就看。一个时期,方圆左右邻里亲友家存藏的书——小说唱本鼓词儿,几乎被我啃光了。读中学的时候,参加编写学校的文艺刊物,试着写点散文新诗通俗小故事。由于老底子是千家诗和古文释义,也学写旧诗和文言文,挑选通顺一些的,送给当时的《幽燕》、《河北民声》等报刊发表。这些文章多是堆积些词藻,内容空乏,感情不充沛,有时因袭人家的情调,不是从自己喉咙里发的声音。
七七事变后,从北京跑回农村,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由于热爱文艺,又逢伟大的全民抗日战争,按不住胸中的激动,又拿起笔来,写了些新诗和战斗通信,也写了点短篇小说,这些材料较前确有进步。比如说题材新颖,故事生动,语言通畅。高眼的人为了帮助后学,照顾情绪,给过一些鼓励。个人没有自知之明,私心窃喜,认为:我这些小文章虽说质量不高,是产生在伟大的抗日根据地,是反映了新时代的新思潮;比那些落后的顽固的吟风弄月的无病呻吟的东西好多了。这种自满心情,一直持续到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的时候。
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同整顿三风同时进行的。当检查到主观主义、不深入下层、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就接触到整顿文风和党八股的问题。虽说个人写的文章不多,一经检查,问题还很严重,原来所沾沾自喜的东西,多半从猎奇的观点出发,写的是离奇的故事,用的是陈旧僵硬的语言,自己主观上是要表现工农兵,但未能写出工农兵的英雄本色,甚至用多余的笔墨描写他们思想生活中某些落后的东西,结果给工农兵纯朴的精神面貌上,涂抹了不洁的色彩。
经过检查和深入学习,思想开朗了,眼界宽阔了,懂得文艺实有政治和艺术两个标准。从古至今,任何阶级任何社会总是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总是看你把什么人摆在舞台的正面上,看你爱的是什么人,憎的是什么人,又是怎样的憎爱法。懂得了这些问题,使自己大吃一惊。原来自己在组织上入了党,在思想上并未真正入党;口头上讲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实际生活里并非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观愿望上是为工农兵,具体的文章里不是完全为了工农兵。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是否正确的建立了革命的人生观。而革命人生观的建立又必须从改造思想着手。改造思想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是长期的(往往是一辈子)艰巨的细致的工作,还具有不同程度的痛苦过程。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多是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开始,而书本学习仅仅是浅尝的开端,认真改造思想,必须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置身到火热的群众斗争里去。温室里培育的花卉经不起风霜,风平浪静的水面难以锻炼出色的水手。“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必经之阶。革命战士的称号不是招之即来的。在战场上,他敢于向敌人拼刺刀,敢于刺刀见红。在敌人法庭上,他有孤胆英雄的气魄,能以雷霆万钧之力压倒群敌。他能忍受任何艰苦困难,也能经得起和平胜利,能够善于改正错误,也能够正确地对待荣誉。他有终生不变的人生目标,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奋勇前进。用人民解放军里习惯的语言则是: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学生。二十年来,如果说个人为党为人民多少做了一点工作,多少写过一点微不足道的材料,主要是依靠于整风和改造思想,过去如此,今后仍须如此。
关于深入生活联系群众参加实际斗争的问题,由于毛主席的教导,也由于客观环境的要求,我们在敌后的生活和斗争中,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一般说来,我们能够联系群众,在生死与共的斗争中,和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关系。在抗战期间,在老根据地里,我和我的几位亲密战友多次从河北省的定县出发,经过深泽安平饶阳一直到献县,几百里路自由走来走去,不带介绍信也不带路条,吃饭住宿,到处受到热情的招待。几十个村庄成十成百的农民、工人、青年、妇女、文化团体的干部彼此都很熟悉。大家是同志,也像是亲戚和朋友。在群众中光是拿我们当亲生儿女一样对待的老人,就不只十位八位,在敌人大扫荡以后,安平县一位大娘连续掩护我们两三个月,整夜为我们静坐打更。当我发高烧病倒的时候,邻家两位大娘,一家杀掉唯一的那只母鸡,另家把仅存的半升白面拿出来。阳泉的老大娘听说我们要走,连夜割黍子推磨,追出五六里路,把冒热气儿的粘糕揣到我们怀里。定县的老大娘用女儿的嫁妆给我们做鞋袜。饶阳城边的老大爷在儿子为了我们被敌人抓去的同时,还尽先把我们送到安全地方。高阳县的一对老夫妇,在敌人支着机枪的包围圈下,忍受着鞭笞[chī]踢打把我的伙伴拉出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把共产党和人民的关系分离开。人民群众这种崇高的行为,已经把人类间存在的爱情发挥到登峰造极的高度。描写这种高尚感情,没有如椽的大笔,没有掌握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无法表达的。
群众这样推心置腹地对待我们,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共产党和八路军,由于共产党的正义事业完全代表了群众的利益,由于我们在正义事业里作着坠露添流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也由于我们接受了毛主席的教导,从“脱离群众,生活空虚”的狭隘圈子跳出来,跟群众打成了一片。
作到跟群众打成一片并不是容易事,不等于穿上工人农民的衣服,吃吃派饭,站在群众里面开开会就能解决问题。必须痛下决心,经过艰巨的斗争和锻炼。大问题姑且不谈,我想举出纺线这个小事。纺线在我家乡是最司空见惯的事,八九岁的小姑娘都会纺。有人在星光底下,有的点个香头。记得我母亲纺线连香头也不点,多咱也是黑灯瞎火地摸索着纺。冬季上学我起得很早,但我每次起来,总看到母亲的针线竹篮里,堆着白花花的七八个纺成的穗子。按说我是门里出身,可是不曾学会。参加革命后,当上级把新纺车和卷絮交给我的时候,整得我好苦呵!粗细不匀,频频断头,纺出来的线没人要,只能凑合着织裹腿。咬牙坚持下去,水平逐渐提高了。后来摆在徐水县大王店的集市上,至少给评个二等线。这时,搬着一辆纺车,自自然然地坐在纺车群里,边谈边纺,老太太挥着泪花畅谈她们的往事,年青的姑娘媳妇腼腆着脸把心事倾吐出来。当然我们不是单打一学纺线。白洋淀里我们能够单人划船,平原陆地会推大嘴车子,敌人杀来的时刻,我们会挺身出来保卫根据地、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仗凭这些本事,使我们有资格跟群众鱼水相依打成一片,从而充实了生活,获得前所未闻未懂的知识。今天能够写点粗糙的材料,多是依靠着当年的积累。回想起来,没有毛主席深入生活的指路明灯,不只是没法写文章,简直无法在群众中生活,也不能做好任何工作。
有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丰富的生活经历,也不等于就解决了创作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只能为革命的文艺事业指明方向,却不能代替文艺创作。主席在《讲话》中曾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创作这种高级成色的文艺作品,必须具有玲珑的匠心和精湛的技巧。对于有了政治水平和生活知识的同志们说,文艺修养、创作实践就形成了最突出的问题。人们看文艺作品的心情,不同于看人民日报的社论,也不同于读红旗杂志的论文,因为他们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寻求什么政治论点或科学依据。从文艺作品中,他们要看到栩栩如生的人物,要发现一种崇高的品质和动人的感情,要探询或重温一种生活、游览一定的风光境界,得到一些意趣盎然的知识,有人则是有意识地调济精神,换得休息的机会,有人旨在于追求美的艺术的享受。最后,他们终于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和启发。看来读者和观众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作家担负的任务也是艰巨复杂的。你是个文艺工作者,你要写一本小说,有了丰富的斗争生活,也熟悉很多人物。但你要写什么人?怎样写出活生生的而不是死板板的人?复杂纷纭的生活里先写哪一段落?人物怎样陆续出场?施耐庵加工改写的《水浒》起始于踢气球发迹的高俅。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三国演义》开端于黄巾起义,也许真正开始于桃园三结义。《红楼梦》的头绪则是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来大观园走亲的刘姥姥。这里边有学问,它涉及文章的结构安排,局部的结构安排对全篇都有重要的影响。提到行文的结构层次,古人曾说:“文似观山不喜平。”又说:“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要求我们:远山淡抹,近树浓涂,千变万化,娇艳多姿。水浒的结构方法是一枝一叶单人独线接续穿连,最后汇百川入大海。《三国演义》常用群山对峙,奇峰并出,多章集锦组成万马奔腾的高潮。《红楼梦》则以细腻生花之笔,疏密相间,烘托陪衬,从平凡生活中叙述离合悲欢,细节描写中道出大千世界。试拿古典文学名著的塑造人物和我们对比一下,人家一部作品写了几十几百个人物,人物各有千秋。我们的则是大致雷同,千人一面。人家写来同树异枝,同花异果,变幻层出、出人意表,气象万千,无一直笔。我们多是直挺挺的看了开头就判明了结局。我们的革命事业比前人伟大得不可比拟,今天的斗争生活比过去的不知丰富多少倍,党对文学艺术的重视任何历史朝代都无法伦比,我们的政治思想水平肯定不比古人低。为什么现代文学作品很少有赶上并超过古典名著的呢?我看关键问题就在于学习钻研技巧!
学习技巧中一项重大问题是学习语言。一个优秀的文学家也必是优秀的语言家。一切从事文学工作的人,往往从学习语言开始创作的。到他创作上具有一定风格的时候,他的语言功夫也必然达到相应的高度。切莫低估语言的重大作用,文艺作品的整个建筑,都是依靠语言来支撑充实和装饰的。有些语言像永不褪色的明珠,经历万古千秋,让人满嘴噙香琅琅上口。那些饱含哲理的警句,往往被当成座右铭,作为立身行事的归依。有时候短短几句富有典型的话,可以完成一个人的历史小传,甚至总结了他的一生。
必须从中外的文学作品里学习语言,吸取有益的精华,充实我们的创作。中国的文学遗产十分丰富,无论是著名的古典戏剧和小说,或是历代留下来的散文或诗词歌赋,都要很好地继承下来。从中采撷[jié]一枝一叶,溶化在我们的作品里,也会闪烁有光。我深深感到:学习《诗经》、《离骚》、《左传》、《孟子》、唐诗宋词元曲、唐宋八家及明清以来的散文有好处,就是学点对联入门,像什么“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松”等也有好处。但是,比较起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习人民大众的语言,这应该是一切语言的主流,它最现实最丰富最鲜明生动也最有生活气息。比如形容有说服力的时候,我们也许是用“鲜花解语,顽石点头”。农民称赞能说会道的人则是“把死汉子说活了手”。谢太傅赏雪,说:“大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从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后来有的新诗形容降雪说:“大雪飞飞复飞飞,好似无数小鬼在天空撒石灰。”这可能是从“撒盐空中……”转借来的。但到了民间故事馋老婆看雪的时候,完全丢开上述的词藻,她把不同厚度的雪,一律看成诱人垂涎的食物。也许馋老婆的语言更性格化更有生活气息。形容数九寒天可以用“朔风凛冽,砭人肌骨。”但农民的语汇更丰富,他们说:“一九二九抄着手,三九四九凌上走。”说“三九四九,冻死老狗。”甚至夸张说:“三九四九,冻烂了石头。”冬至到来天长了,书本上告诉我说:“吃了冬至的饭,一天长一线。”当我转述及某女同志时,她更正说:“吃了冬至的饭,巧女儿多作一条线。”哪个更美丽些?前些日子,写一段通过敌人封锁线的小故事,怎样也想不出适当的语言、让掩护我们的人去向鬼子报告。不愿再用那“平安无事”。这句话已经多次出现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了。新词找不出来,只得请教干过护路队的老乡。他笑了笑之后,当即高声念唱:“报告太君,电线杆子长着哩!洋瓷瓶瓶绑着哩!铁道躺着哩!”这是何等生动。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语言的贫乏,正是生活贫乏的反映。
人民群众的语言浩如烟海,香飘万里,随处奔流,任你吸取采撷。但你不能当懒汉,不能吃现成的。不能自然主义的去运用。群众的某些语言还不够精炼,有些不尽合乎逻辑,有些不大准确的方言和有音无字的话,需要加工提炼,使之再加提高。逐渐升腾为全民的普通话。
我再说一遍,作品里应该使用文学语言,不能把祖先遗留下来的珠玑宝翠束之高阁。但是,为了更加接近生活,更加易于为广大群众接受,我更同意多用通俗语言,竭力使文章作到口语化。在这个途径上要大胆,要有创造性。要学习和遵守语法修辞,但不要过分地为语法修辞所约束,人民大众习惯的口语中,自身具有逻辑性。“好容易”实际是“好不容易”的意思。至少要兼容并蓄。某些语文教员学了语法之后,只许学生说“好不容易”而阉割了“好容易”,这是不妥当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过分受语法的拘泥,对于某些别脚语法法规,应用群众习惯的语法取而代之。
总之,提高艺术修养,刻苦学习技巧,加强创作实践,在当前看来是文艺工作者存在的种种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盏指路明灯,二十年来一直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盏明灯必将更加灿烂。然而,“大匠能使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师傅领进门,学徒在个人。”当我们怀着喜悦和幸福的心情重新学习这篇伟大的历史文献的时候,不能辜负党的栽培教诲,不能辜负人民的热情期待,必须认真改造思想深入生活学习技巧,写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作品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