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把本领教给年轻一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17
第2版()
专栏:

把本领教给年轻一代
符箴
清晨,原野上的晓雾还没有全部消退,浙江省舟山县太平公社岳冠大队张家畈的田里,已经有十几个青年人,卷着裤管,紧紧地跟着一位头发苍白、精神抖擞的老年人,看着他犁田。那老汉用洪亮的嗓音?喝着一头大水牛,一双长满硬茧的手熟练地扶着犁前进。这批青年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人每一个细小的动作。
这些青年,是去年冬季由工业、文教、商业等战线来到这个大队落户参加农业生产的。老人叫何信福,生产大队派他来向青年们传授农业技术。现在,是青年们第一次跟老人学习用雕心法耕板田。
老人耕了一回以后,停了下来,习惯地从腰间抽出了一支短烟管,一面抽烟一面对大家说:“这就叫‘雕心法’,第一次耕板田必须用这个方法,雕心耕能使泥块四周向里倒,耕第二遍田的时候,因为田烂泥糊,就要自外往里地靠边耕,如果几次都是倒向一边的话,这块田的土层不是成为碗底形,就会成了馒头形,秧苗插下去不是浸死就会晒死。两次不同的耕法,能使田平泥烂,秧苗肯长。雕心犁法要掌握三条:一是看田形雕田心;二是要深浅一致,切土均匀;三是莫跳犁,别留埂”。说着,他又叫大家轮流地实习操作。老人家紧紧地跟着犁把手,指点着操作中经常出现的缺点。
下午,在和煦的阳光下,老人又带着这帮年轻人,有说有笑地走到了他自己耕的秧田边,认真地对大家说:“你们认识稗草吗?本当在谷子播种前就得把稗草除尽,现在既然播下去了,就应该在秧田里把它除净,不能放过一棵!”说着,他就跳到秧沟里,大家也都跟着他下了田拔稗草。接着,他又把自己带的几把假秧往地里插,叫大家学着他练习插秧姿势和拿秧、分秧、插秧等动作。经过好多次练习,现在,这些年轻人都初步掌握了插秧和拔秧的技术。
何信福今年已经八十三岁了,家中儿孙子媳一大群,按理说可以休息了,可是他不习惯在家里养老,总爱管些队里的事,人们因此叫他为“老总管”,每次评比优秀社员和劳动模范,他的名字总被列在最前面。
这批青年人是去年冬季到这个大队落户参加农业生产的,开始时,由于不懂农业技术,各生产队只好派些轻便的农活给他们做。这样,他们的力量就没有能充分发挥。后来,青年们要求生产大队尽快帮助他们提高各种农活的操作技能,大队专门召集了各生产队长和老农来研究这个问题。会上,大家推选何信福当这帮青年人的传艺师傅。何信福听了满心欢喜,年轻人也个个高兴。
自从何信福担当传艺工作以后,他就经常和这批“新兵”在一起,白天在田里地里边教边做,由浅入深、由粗到精地把各种农活技术传授给年轻的一代;晚上,也经常有一群青年男女围坐在他的家里,听他讲述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规律,青年们一边听一边问还一边作笔记,往往要到夜深人静时才肯散去。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批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二岁的十二个男女青年,已经学会了收割、脱粒、保藏以及掘地、整畦、打孔、下种、满穴等十多种农活的操作方法。许多人原来不会挑重担,现在也学到了诀窍。
今年入春后,青年们又在何信福的帮助下,学习了品种甄别、浸种催芽、秧田整理和匀播谷种等技术。他们按照何信福老人传授的经验,亲手做了秧田,培育的秧苗生长整齐、茁壮,不久前,这批秧苗在全公社田间检查时,被评为甲等秧苗。(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