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厄瓜多尔——赤道上的火山国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17
第5版()
专栏:

厄瓜多尔——赤道上的火山国家
熊忠英
琴博拉索峰上空的红霞
翻开南美洲的地图,可以看到赤道在太平洋东岸正从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城北面穿过,这就是厄瓜多尔国名的由来(“厄瓜多尔”意译为赤道)。但是,厄瓜多尔并不因此是纯粹的炎热的赤道气候,由于地形、洋流和风向的影响,它的自然面貌是多种多样的。
安的斯山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形成厄瓜多尔的脊梁。山区里有着南美数量最多的火山,一个个美丽的圆锥形山峰,耸入云霄,其中有许多山峰终年积雪。最高的一个山峰叫琴博拉索峰,拔海六千二百七十米,是南美著名的火山。晚上,由于火山口内熔岩的反射,山峰上空的白云成了满天的红霞,景色非常壮丽。大多数山坡上复盖着茂密的雨林。山区里分布着山间盆地,复盖在这些盆地地表上的厚厚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这里是厄瓜多尔的主要农业区,全国一半以上的居民都聚居在这里。首都基多位于北面盆地的中部,距赤道只有二十五公里,但由于地势高,气候却凉爽宜人。这里昼夜的冷热变化远比全年各月的变化大。安的斯山东坡是亚马孙河上游的低地,在茂密的雨林里,人烟很少。安的斯山以西属于沿海平原和丘陵,是香蕉、可可、咖啡等热带作物的种植区域。
在太平洋上,西距厄瓜多尔海岸约一千公里的加拉巴哥斯群岛,是厄瓜多尔二十个省份之一,这里的大小二千多个岛屿全部是火山岛,其中只有五个较大的岛屿有居民居住。岛上林木蓊郁,鸟兽蕃衍,鱼产非常丰富。1836年达尔文作环球旅行时,曾经在这里的一个岛上逗留过一段时间。据说,他的著名的生物进化学说,就是在仔细观察了岛上生物的生活后,得到进一步证实的。可惜这些富饶的岛屿在1942年被美帝国主义霸占作军事基地,至今尚未物归原主哩!
“死亡或土地”
在厄瓜多尔的四百五十万人口中,印第安人占40%以上。西部沿海低地居住着约占人口15%的黑人,他们是西班牙殖民时期从海外贩运来的黑人的子孙。真正的西班牙移民的后裔不到人口的10%。
十五世纪,在西班牙人侵入以前,印第安人曾经有过发达的文化,建立过自己的国家——印加帝国。印加帝国是印第安人在南美洲建成的最早的国家,领土范围北起哥伦比亚,南到智利。厄瓜多尔现在的首都基多,就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之一。
厄瓜多尔的印第安人是淳朴勤劳的农民,他们在殖民者和封建地主几世纪的掠夺下,失去了土地,成了雇佣劳动的农业工人,生活极端困苦。在一般情况下,每个农业工人除了由地主租给一块瘠薄的土地外,每天从早到晚辛勤劳动,只能得到很微薄的工资。另外一些所谓的“自由的印第安人”,一般也只有二至三欧得拉斯的土地(一欧得拉斯不到二英亩),以山区生产力而论,远远不能满足一个五口之家的需要。因此,他们还要靠制作绳鞋、木匙或陶器,才能维持最低生活。地主除了掠夺农民的实物外,还可以对农民使用酷刑。他们可以把农民活活勒死,或者剥掉他们双手的指甲。无辜的年满十二岁的印第安儿童,也要被迫到地主家服务。地主像饲养牲畜一样,要用火器在他们身上烙印。印第安人真是陷入了活不下去的境地。因此,厄瓜多尔农民近年来广泛开展了夺地运动。他们最近在进行夺地斗争的时候,高举着“死亡或土地”的标语,来表示自己的决心。
香蕉、巴拿马帽和象牙果
厄瓜多尔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除了印第安人进行自给性的农牧业生产外,在沿海平原还建立了许多生产热带作物如香蕉、可可、咖啡等的种植园,这些热带作物中近来发展得最快的是香蕉。
世界市场上的香蕉过去主要依靠洪都拉斯、牙买加、哥斯达黎加等地供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有产区因遭受风灾和虫灾大量减产,但是美国对香蕉的需要量却大大增加。于是,被称为“绿色魔鬼”的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厄瓜多尔的分公司,就利用厄瓜多尔西部沿海优越的自然条件,并通过高价收购,发放农贷和建造公路等办法,迅速刺激了香蕉生产。从1953年起,厄瓜多尔的香蕉出口量便跃居世界第一位,香蕉的出口值占全国出口值一半以上(1960年为56%,价值九千七百七十万美元),对国家收入和人民生活都有很大影响。阴险毒辣的美帝国主义便利用这种情况,对厄瓜多尔施加压力,妄图使厄瓜多尔屈服于自己的侵略政策。
厄瓜多尔的另一名产巴拿马帽,也受到美国垄断资本的控制。巴拿马帽以通过巴拿马运河运销世界而得名,它是用一种名叫“奎那”的草编织而成的,约有八万人从事这种职业,年产四万打。巴拿马帽的样式美观,制作精巧,盛销国外。每顶巴拿马帽从印第安人手中售出时,价值不过一美元,而在国际市场上最高售价可达十五美元,一转手间,几百万美元的利润便流入了美国垄断资本家的手中。
厄瓜多尔的另一种特产象牙果,也是以美国为销售对象。象牙果是一种棕榈科植物,它的果实叫做塔瓜,大如人头,内核色黄而坚密细致,耐温耐热,具有象牙性能,故又称植物象牙。它可以作美丽的纽扣或电用器材。厄瓜多尔每年输出象牙果二万吨,其中大部分受美国商人操纵。
熊熊的烈火
近年来,厄瓜多尔人民掀起了反美爱国民主斗争。1960年12月,基多和瓜亚基尔等大城市的居民,纷纷涌向美国大使馆和领事馆以及泛美合作机构示威,捣毁了所谓“厄美友好中心”。1961年11月,厄瓜多尔人民在他们修改里约热内卢议定书的建议遭到美国反对后,立即罢工罢课,举行示威游行,要求保卫国家主权,实行民主改革。农民也通过要求国有土地重新分配的决议,并且行动起来,在马纳比、瓜亚斯、乐哈、乐士里约士、皮钦查、埃斯美拉尔达斯、奇姆博拉索等七个省,展开了夺地斗争。在人民反美爱国斗争的巨大压力下,国内寡头分子贝拉斯科被迫辞去总统职务。但是美帝国主义并不甘心于这个失败,不断策划新的阴谋。目前厄瓜多尔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正在发展中。这个赤道上的火山国家必将不断喷出熊熊的烈火,烧毁美帝国主义的魔爪和所有民族败类,胜利的光辉将像琴博拉索火山上空的红霞一样,照耀着为正义而斗争的厄瓜多尔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