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西陈家庄大队采取措施提高农活质量 调整劳动定额推动社员精耕细作 表扬一批一贯注意质量的社员同时健全农活验收制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18
第1版()
专栏:

西陈家庄大队采取措施提高农活质量
调整劳动定额推动社员精耕细作
表扬一批一贯注意质量的社员同时健全农活验收制度
新华社太原17日电 本社记者杨义、苏其民报道:合理制定劳动定额,是保证实行精耕细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山西汾阳县万年青公社西陈家庄大队干部,经过调查研究,抓住了这个环节,领导各队修订了劳动定额,春耕质量有了提高。
西陈家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徐发泗前些时候听社员李晋春说,掌犁能手李晋文扶犁耕地,天天完不成劳动定额。在徐发泗的印象里,李晋文是个样样农活拿得起放得下的模范社员,他怎么会完不成劳动定额呢?觉得有点奇怪。同时,大队长白宝金也听社员徐太福说,第十一生产队优秀社员梁振德,这些天在麦地里作畦堰也完不成定额。另方面,大队干部们在地里看到的情况却是:有一部分耕地,从表面上看,耕得不错,但细致检查,却发现耕深和耕幅都没有达到质量要求。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大队干部决定分头深入下去详细摸一摸。大队长白宝金和李晋文在一起劳动,发现李晋文没有完成的是劳动定额的数量方面,质量却达到了。李晋文说:“定额规定犁幅六寸、耕深三寸,那一项咱都按规定办。这样紧赶慢赶,三天耕了九亩地,按定额四亩一个工计算,没有达到数量标准。有的社员三天耕了十二、三亩,数量超过了,可是就没有达到质量标准,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我心里实在看不下去。”干部根据李晋文谈的情况,一检查,果然如此,凡是耕深耕幅没有达到质量要求的,都是在数量方面达到或超过定额的社员耕的。他们找了几个这样的社员交谈,这些社员说:“不是我们抢进度不顾质量,问题是定额中的数量规定的偏高,按定额记分的时候,又主要是看数量,顾质量就完不成数量了。”
问题清楚了:完不成定额数量的社员,是要保质量;达到和超过定额数量的社员,耕作粗糙,质量不好。想要保证质量,实行精耕细作,必须调整定额数量。于是大队便领导各生产队分析过去定额数量偏高的原因,发动群众围绕精耕细作制定新的劳动定额。
在分析过去定额数量偏高时,社员们认为,这和大队领导上近年来过分强调赶进度争时间有关,因此,各生产队制定的劳动定额,一般数量偏高,在检查验收时,对质量也注意不够。另方面,各生产队在制定劳动定额时,走群众路线也不够,没有根据新的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如全大队90%的土地去年秋后用拖拉机进行了深耕;今春用畜耕,犁铧触不到地底,犁不稳,人畜都很费劲,但定额的数量标准,还和以往一样,要完成数量,质量就达不到了。又如往年麦田春浇一次,畦堰稍培一些新土整修一下就行了。今年计划春浇两次,畦堰质量要求较高,整修起来也比较费事,但定额的数量标准,还和往年相同,势必影响质量。大家认为,这就是过去定额数量偏高影响精耕细作的原因。
总结了过去的经验之后,各生产队紧接着依靠群众把春季生产中80%的农活定额作了审查和修改。同时,及时表扬了一批一贯注意农活质量的社员,以活人活事在全体社员中进行了注意质量的思想教育。另外,各队还健全了农活验收制度,对干活质量不好的社员,要他们重新返工。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大大鼓舞了社员们实行精耕细作的积极性。全大队春耕过的春播地,全部达到了质量要求。过去肥料沤不烂就送到地里,效益不大,现在,许多生产队又把粪堆泼了水,翻了一次,促使粪肥腐熟。女社员们选种时也更加精心了,经过试验,选出的玉米等种子,发芽率比去年同期有了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