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阅读
  • 0回复

唐代永泰公主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18
第2版()
专栏:

唐代永泰公主墓
出土的壁画、石刻线画、彩陶雕塑和工艺品,鲜明地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灿烂文化,为研究当时社会风俗、宫廷生活、宫殿建筑、服饰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乾县发掘的唐代永泰公主墓,是解放后发掘的唐代古墓中最大的一座。墓里出土的文物,有成组的大型壁画、石刻线画和一千几百件随葬品。
这座距今一千二百年左右的古墓,建造规模很大:墓深十七米,长八十七米多。包括墓道、砖砌甬道和前后两个墓室。甬道有六个天窗。两侧各有四个小龛[kān]。
墓道两壁有上下两层巨大的壁画。其中除左青龙、右白虎外,两侧上下两层绘有对称的花绘和由穿紫、红、绿袍者分别率领的武士们组成的一列仪仗队。这些武士头戴黑色软帽,腰佩贴金宝剑,最后的两个武士牵着彩色骏马,他们威严地排列在阙楼和六戟[jǐ]兵器架下。壁画的笔法豪放、流畅有力,刻划出了盛唐时代武士们的威武气概。
在前后墓室的四壁上,也绘有男女侍从和宫殿建筑等彩色壁画。在前墓室的东、西壁,各有一幅高、宽各一点八米的反映唐代宫廷生活的壁画。画面故事性很强。东壁第一人是少女,西壁第一人似为中年贵妇。她们发髻高耸,肩背披巾,上身穿袒胸贴身红罗襦,下身着绛裙,裙边拂地,双头如意履露裙外,目光平视,抄手缓步徐行,神态安详自若。她们各自率领一批衣著华丽的侍女,后面尾随一侍男。这些侍女分列两行,服装式样和第一人相同,唯颜色略异。侍女们手中分别拿着小盘、烛台、食盒、高足杯、如意、团扇、拂尘等等,面部有侧有正,相互呼应,也都缓步徐行。最后的男侍,头戴小帽,身穿长服,足登尖头透空履。这两幅壁画构图完美,人物造型丰满,笔法挺秀、线条简练。在人物配置方面,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侍女们如众星捧月,突出了画中两个迎面会合的主角。
甬道两旁的八个小龛里,放置了大量的彩绘陶男女立俑[yǒng]、骑马俑及三彩马、日用器具等随葬品。这些陶俑中有舞伎、侍女、马夫、卫士等等。他们的服装长短、宽窄、式样和披带都不相同,服装上彩绘着各种各样新颖鲜艳的花纹图案。其中的女俑,有的身穿长袖上衣,外套贴身短背心,腰系贴金彩带,下身是条花垂宫舞裙,有的着灯龙长裤,有的穿连衣长袍,肩背披巾。这些陶俑有的亭亭玉立,有的舞姿翩翩,有的骏马扬鞭,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女俑的发饰也多种多样:有的形如乌云,有的结双鬟于后,形似蝴蝶。不少三彩陶瓷就像刚从瓷窑里新烧出来的那样光润、碧翠。这些陶瓷文物的出土,显示了盛唐时代雕塑艺术的高度水平,证明我国远在唐代陶瓷业和工艺美术就很发达。
在连接前后墓室的甬道两壁,画着对称的人物、花草和假山。仰视上面,画的是一群在朵朵彩云中飞翔的白鹤。
前墓室有一块永泰公主的石墓志。后墓室是存放墓主人棺木的地方。棺木都已腐烂了,只剩下一个长三点九米、高二点三米、宽二点八米的石椁。石椁内外雕刻着三十四幅石刻线画,有人物、花鸟、动物等。陕西省近年来出土了许多幅石刻线画,但是像这样精致而优美的石刻线画,还是第一次发现。有一幅刻石线画上,画着一位少女,在她纤细的右手背上,站立一只长尾小鸟,少女含笑,用左手食指戏逗这只张口欲飞的小鸟,旁边一个女孩在凝神观赏。这幅画上的少女,体姿优美,神情动人。另一幅石刻线画上,一位少女双手舒展披巾,好像翩翩起舞的样子。她着一件小短袖衫,里面是上窄下宽的长裙。
在前后墓室的顶上都画着天体图:蔚蓝色天幕上,东边是一轮火红的太阳,里面站立一只展翅金鸡;西边是一轮皎洁的月亮,里面勾划一弯月牙;日月背后是红色山峦;中间是一条弯曲的玉带银河,蓝天满布大小白色星星。
这批壁画、线刻画、彩陶雕塑和工艺品,鲜明地反映了我国盛唐时代的灿烂文化,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风俗、宫廷生活、宫殿建筑、服饰、妇女发饰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从1960年8月开始发掘这座古墓,现在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考古工作者正在对墓内文物进行整理和研究。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