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彩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18
第6版()
专栏:

彩云
冉淮舟
家乡的人们都喜爱彩云。特别是夏日的傍晚,在地头上,那位老乡扶着锄把,擦着汗,望望西天上有了云彩,便笑了:
“喂!二楞子,看哪,西天上长云彩呢!”
“我早就看见了。半夜里下场雨,你就听高粱棒子拔节的呗呗的响声吧!”
西天上长云彩,便有了落雨的希望;落了雨,庄稼便会长得更壮。那西天的云彩,也着实好看哩!比如颜色,连画家也说不清究竟有多少种。比如形状,更是千奇百样,而且不断变幻着的,看去像山、像古代的城堡,仿佛经历过多少次的战争,到现在,还依然屹立!那高高突起的地方,简直就像是一座古塔了!
它像一座真的塔,——延安的宝塔山。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日寇的残酷屠杀、抢掠,正在冀中平原上进行。乡亲们被围困在野地里。大家屏息着呼吸,渴了,吮[shǔn]吸豆叶上的露水,饿了,就啃高粱穗。也就在这时候,突然响起了枪声。是敌人开始搜洼了?细听听,那进攻的呐喊,很是熟悉,那喊声尖脆清亮的是娃旦他爹,那喊声粗浑雄厚的是狗球他爹。妇女们从声音中听出了那是自己的丈夫……
战斗结束了,人们便钻出青纱帐。妈妈她们见到了游击队,便说:
“你们怎么知道俺们被包围了?”
他们便异口同声地说:
“毛主席的战士么!”
“毛主席也知道我们被包围了?”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
“知道。”一个叔叔便答话了,“你们看,”他用手指着西北的云天,那里的彩云格外壮美,“在那边有宝塔的地方,毛主席就住在那里,他说话咱们这里能听得见。”
我们小孩子觉得很是新奇,便问:“怎么俺们没听见过?”
“你们都还小,长大了,扛着大枪去打敌人的时候,就听得见了。”
我们自然便都盼望着长高长大了。妈妈她们也特别高兴,当她们在村边柳荫下站岗放哨的时候,我听见过她们说笑:
“嗯,要是能变成一片云彩,就更不怕敌人封锁了,到延安去!”
“可是好,像云彩那样,行动多方便,你去看你家娃旦他爹就不遭难了。”
“呸,谁想他!你不说你想看你家狗球他爹了。”
“快别说了,看,那是谁来了?”
“大班家的汉奸小子,藏起来,咱们收拾了他!”
她们便分散开,藏了起来,没有惊动游击队员,便除掉了一个坏蛋。这以后,她们的胆子大了起来,经常帮助游击队战斗,打击进犯的敌人。
从那时候起,人们给女孩子起名字,便都喜欢叫彩云了。这是一种纪念,叫人们永远记起战斗的日子。如今,那些叫彩云的姑娘差不多都有二十岁上下了吧!
就说我们村东街程彩云,她今年才刚刚二十岁。在解放天津的战役中,十冬腊月,她曾牵着小驴送过公粮;就是她当上供销社干部的时候,她也不过十几岁,如今,她已经是家乡一个供销社的副主任了。
西头的赵彩云已经当了五年小学教员,她的声音响彻在家乡孩子们的心间;大胡同的吴彩云,从小就比别的姐妹活泼,在解放战争时期便参加了火线剧社,现在她是省城艺术剧院的演员。又如十字街上的傅彩云,我曾经在报纸上读到不少关于她的模范事迹的记述。这次回家,便特地到她家里看了看。她是一个生产队的副队长,我先问了今年的耕种计划,她述说着,村北“三不齐”犯风,种高粱,村南“老鸹窝”沙性大,种山芋……。说话间,一个叫双金的大伯进来了,“彩云!‘老鸹窝’那里种山芋倒合适,只是前年叫水冲刷过一个小沟,那低洼的地方,种高粱吧,你说呢?”傅彩云拍手笑道:“对,大伯,刚才福印大伯也这么说了。”傅彩云,乡亲们信赖她,尊重她,因为,成立互助组的时候,她便向乡亲们讲解过互助合作的好处,以后,她当了农业社的副主任,而这二年,她领着大家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家乡的彩云们啊,提念起来,是一种骄傲!她们的创造,也像天空的彩云那样焕发着数不完的色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