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蔗园卫士——红蚂蚁 建华大队在蔗园调查,由于红蚂蚁追逐咬食大量蔗螟,螟害率已从百分之十降到百分之一左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20
第2版()
专栏:

蔗园卫士——红蚂蚁
建华大队在蔗园调查,由于红蚂蚁追逐咬食大量蔗螟,螟害率已从百分之十降到百分之一左右
新华社记者 蔡清河
福建省一些甘蔗产区利用红蚂蚁捕杀甘蔗螟虫,已引起不少农业科学工作者和蔗区农民的兴趣。最近,记者来到福建省甘蔗主产区仙游县,了解当地利用红蚂蚁治蔗螟的情况。福建省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仙游县龙华公社建华大队甘蔗生产能手林金涌,陪同我们参观了他们的蔗园。这里的宿根蔗长得茎粗叶茂,今年新植的蔗苗也已抽芽长叶。我们在一片繁殖红蚂蚁的蔗园中停留下来,只见行行蔗畦间,井然有序地放着一排排空心的旧蔗茎筒,林金涌指着这些蔗筒饶有风趣地说:“这是红蚂蚁的营房。”我走近前一看,只见许多暗褐色的小蚂蚁,像值勤的“卫士”在巡逻一样,往返于茎叶之间,有的在根部爬来爬去。林金涌说:“别小看这些家伙,它们的本领可大得很哩!一只红蚂蚁发现大的蔗螟,马上舞动触角,回巢通风报信,顷刻间大群的红蚂蚁就会赶到,合力围攻,直至把蔗螟咬死,然后把它的尸体抬回巢中。”
蔗螟是福建省甘蔗的主要害虫,为害面积大,时间长。蔗螟幼虫蛀食蔗茎,早期造成枯心;中后期造成螟害节,常诱发赤腐病,引起甘蔗内部腐烂,发臭,又易被风折断,大大影响甘蔗的含糖量和产量。以往防治蔗螟的方法是拔除枯心苗,或喷药。近年来有些蔗区开始繁殖赤眼蜂防治蔗螟,这些办法都能收到一些效果,但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如蔗螟幼虫钻进蔗茎后,喷药就常常无效。利用赤眼蜂,花工大,技术性高,不易掌握,遇到刮风下雨就不能发挥作用;而且赤眼蜂寿命也很短。
红蚂蚁能治蔗螟最初是由福建同安县蔗农发现的。蔗农们在长期捕杀蔗螟的斗争中,时常发现水沟边、池边的蔗园里,有一种暗褐色的小蚂蚁,把甘蔗螟虫从甘蔗里拖出来吃掉,于是这里的蔗农就开始诱集红蚂蚁,然后又把它们放到蔗园里治蔗螟。
建华大队在蔗园中放出的红蚂蚁,就是从同安县蔗区引进来的。经过几年来的试验和摸索,已积累了一套丰富的经验,并获得良好效果。据利用过红蚂蚁的蔗园调查,螟害率已从10%降低到1%左右。这个大队的蔗园利用红蚂蚁治蔗螟的面积正在逐年扩大,去年达到五十多亩,今年他们计划在全队80%以上的蔗田中都采用这种方法。
红蚂蚁是一种群居性的益虫,他们像蜜蜂一样有明显的分工。蚁群内分雌蚁、雄蚁和职蚁。雌蚁身体最大,专门负责繁殖后代。雄蚁比雌蚁小,行动灵活,专为雌蚁交尾繁殖后代。可利用来防治甘蔗螟虫的主要是职蚁。职蚁身躯最小,数量最多,平均每群二、三百只,多的上千只。职蚁除了捕杀害虫外,还饲养幼蚁,负担建筑蚁巢和整个蚁群的保卫工作。释放在蔗园中的职蚁,在一般情况下,除了阳光强烈时较少活动外,几乎是昼夜不息地迂回蔗株间到处寻觅、搜捕蔗螟。当它找到幼龄蔗螟时,往往采取突击的战术,出其不意地一口咬住蔗螟的胸部,然后急速运回巢里去。遇到较大的蔗螟一只职蚁难以捕杀时,便回去通风报信,组织群蚁前来围攻,直至擒获蔗螟为止。蔗螟虽然在蔗茎里隐避为害,可是职蚁的侦察能力很强,能追踪钻入蔗茎,咬住蔗螟,把它拖出洞来。蔗螟随着甘蔗生长,从蔗株的茎部到蔗梢逐节向上为害。红蚂蚁也随着蔗株成长,从地面迁居叶梢内侧,筑巢其间,步步跟踪蔗螟。冬天,蔗螟又转入宿根蔗的地下部分过冬,红蚂蚁也从叶梢向下迁到甘蔗根部,继续追捕蔗螟。以往,宿根蔗田是螟虫越冬场所,释放红蚂蚁后,宿根蔗田变成了红蚂蚁繁殖后代的基地。据建华大队在释放过红蚂蚁的三年宿根蔗园检查,这里已基本上找不到蔗螟了。
红蚂蚁生活力强,繁殖迅速,在4月至10月适宜的繁殖季节里,自卵至成虫的成长期仅需四十天左右,一年可繁殖数代。这种蚂蚁性喜潮湿,多栖居避风向阳、湿润而富有机质的山谷、草泽地和池塘边,以及终年潮湿或有积水的水沟边。
在野外诱集红蚂蚁的方法很有趣。事前,蔗农们准备了大量五六寸长的芦苇筒、竹筒或甘蔗叶鞘,有时也用旧蔗头的茎,把茎心挖通作成为蔗筒。雨前,先用小锄或镰刀扰乱蚁巢,然后把蔗筒或竹筒斜插在蚁巢旁,每巢插二至三个,蔗筒切口朝下,以免雨水淋入筒中。下雨时,土壤过分潮湿,不适蚁群居住,它们便迅速迁居筒中,这个办法叫雨季收集法。
但如遇干旱季节,要收集蚁群就有一定困难,因蚁群不仅不移居茎筒中,反而往往入土更深。这时蔗农又想出另一种收集的巧妙方法,即先把收集筒插在蚁巢旁,傍晚时在蚁巢附近浇水,迫使蚁群迁巢到收集筒里。蔗农们把收集后的一筒筒红蚂蚁,插在蔗畦旁,红蚂蚁也就在这里定居下来,绵延繁殖后代,担负起捕杀蔗螟的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