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老农李朝良研究核桃树速生取得成果 陕西林业科学研究所聘请他作特约研究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20
第2版()
专栏:

老农李朝良研究核桃树速生取得成果
陕西林业科学研究所聘请他作特约研究员
新华社西安18日电 秦岭山区一位贫农出身的林场场长李朝良,在研究核桃的速生规律、促使核桃提早结果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不久前被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聘请为特约研究员。
年近六十岁的老农李朝良,现在是陕西省丹凤县武关人民公社“八一”林场场长。丹凤县的群众历来就有种植核桃的习惯。但是在解放前,这里的核桃树遭到很大破坏,到1949年时,所剩林木已寥寥无几。解放以后,李朝良和周围农民响应党和人民政府建设山区的号召,积极栽种核桃。他曾冒着大雪在秦岭深山区奔波几百里,采集和购买了一万七千多株核桃树苗。1954年,他们在一片山坡上开荒营造了三百一十多亩核桃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这片核桃林经过科学的培育,只有三年多的时间,到1957年就开始结果,并且几年来都获得了丰收。现在,它们长得树干高大,枝叶浓密,十分茂盛。
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要吃核桃十几年”。按照传统说法,核桃从下种到结果需要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但是,李朝良为了促使核桃提早结果,却打破这个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根据他在几株核桃树上的试验,看出果树有很多生长特征和农作物相似。于是他就按照季节的变化,在核桃树生长的各个重要阶段,进行浇水、施肥、整地、锄草、防虫、防冻等技术管理措施,改变历来对核桃树经营粗放的习惯。他使用了鱼鳞坑沤肥的办法,在头年秋天把落叶杂草扫集到鱼鳞坑中,利用自然雨雪沤制;又用庄稼秸秆把核桃幼树包扎起来,作所谓“穿冬衣、戴冬帽”的过冬管理。李朝良还广泛吸取当地群众抚育核桃的经验,在林业科学工作者的帮助下,进行了核桃树整枝、嫁接、人工授粉、保花保果、单株丰产和大面积丰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核桃结果有没有“大年小年”之分?李朝良对这个问题也作了研究。他从春到冬,从果树长出幼芽到结果,对核桃树每一个重要的生长环节都仔细地观察。他发现,核桃果枝在头一年收果时就已经长出幼芽来了,人们在收果时惯于用粗棒乱打,伤害了果枝的幼芽,因此造成第二年减产。根据这个发现,李朝良和当地群众设法改进收果的工具和方法,从而保证了核桃树的连年丰收。
这位农民科学研究员还在他所培育的核桃林里作了林粮间作的试验。结果证明,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粮食生产,而且随着耕作的进行,也促进了核桃幼林的生长。
李朝良在核桃培育工作上的成就,对于发展山区生产有着重要意义。他的科学研究活动,一开始就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几年来,陕西省和中央林业部门曾不断派来科学工作者帮助他进行研究,并且总结和推广他的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