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再谈不要随便简化汉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20
第2版()
专栏:来信综述

再谈不要随便简化汉字
自三月十四日本报第二版发表了王树芳、任思诏“不要随便简化汉字”一文后,陆续收到一些读者来信。现在把来信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来信反映,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给人们带来不少方便,但是简化字的推广工作还很不够。沈阳市第十中学赵鸣州、缪智水来信说,有的报刊标题、牌匾、标示上的简化字,不按规定的写法写,把“卫生”写成“?生”、“伟大”写成“?大”、“国家”写成“囗 家”,学生看了以为是规范的简化字,就跟着学起来,造成简化字字形的混乱。山东李文俊来信说:许多报刊的草书报头和标题字还是繁体字,儿童都不认识。他的侄子不认识“文艺红旗”上的“艺”字,人家告诉他就是“艺”字后,他说:“俺学的艺字没这么稠!”
有些读者来信表示同意“不要随便简化汉字”一文作者的意见。
河北石家庄第二中学郑耀增、福建莆田一中陈铨银、河南确山县新安店王韶华来信说:报刊上、大街上、医院和戏院里,以及学校的通知,写的不规范的简化字,常常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改不胜改。有个学生说,“有的字跑到你(语文教师)这边来就变为错别字,为什么在数理化老师手上用,就不认为是错别字?”北京政法学院苗彦得来信说:有个孩子作文时,不知道“菜”字该写哪一个,因为她见到食堂里写的是“才”,饭馆里是“?”,书上却是“菜”。
许多读者认为,随便简化汉字的结果,使认读文字发生困难。四川冶金学院尹治鑫来信说,有人把“粮食”写成“?仐”,“通知”写成“迚知”,认这些字比猜谜还难。苗彦得说,有份名单送到打字室,里面有个“?”字,字盘里没有,字典上查不出,问老先生也摇头,最后只得去问经办人,说是“富”字的简体。陕西麟游县镇头公社李裕反映,在一份“关于春季农村工作安排意见”的文件上,出现抹(摸)、帒(带)、?(广)、忊(情)、?(确)等等任意简化的字。农村青年讨论这个文件时,由于许多字不认识,只好扔在一旁。
一部分读者对“不要随便简化汉字”一文有些观点表示不同意。
宁夏青铜峡水利工程局史纪良提出两点不同意见:第一,简化字最初总是要有人创造的。如“?、?、?、?、卩”等,实际上都是社会上通行了的字,熟悉了看起来也顺眼,写起来也顺手。他举“干卩要起带头作用”为例,认为没有人不知道“干卩”就是“干部”,像这样的字用用也无妨。第二,学生对笔画繁多的汉字要求简化是合理的,问题在于如何因势利导。
郑州王秉亭认为,?(藏)、亍(街)、?(家)等“新简化字”,简化得很科学,并不难认,也不易同别的字混淆。简化汉字工作还没结束,继续简化汉字是群众的迫切要求,新简化字的产生是阻止不了的。
广州黄埔汤三木也认为,简化字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群众试用的考验才能证明是否合适,单靠文字学家创造一批大家乐用的简化字,看来是不行的。假如大家都不用未经公布的简化字,也就不可能有新的简化字出现,这就限制了汉字的进一步简化。
但是,这些读者都同意,未经公布的简化字,不应该在正式文件和出版物上用,教师讲课和学生作业也不应该用。新创造的字,只能在不会引起误会的场合下试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