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物价和美国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22
第4版()
专栏:

物价和美国经济
纪隆
战后美国已经出现了五次经济危机,最近的一次是1960—1961年。这次危机以后的回升开始于1961年3月。到了年底,美国企业界和官方就鼓吹乐观空气;今年年初肯尼迪公开吹嘘美国经济已经“走上了复苏和经济增长的康庄大道”。但是,第一季度的实际情况却显露出景象不妙,企业界对于经济前景纷纷表示失望和忧虑。4月下旬,纽约股票市场连续几天下跌,幅度相当大,较1961年12月13日的高峰下跌达10%。熟悉美国股票市场的西方人士指出,这次下跌并不是由于任何特殊的经济消息,而是由于“对整个美国经济的更为广泛的估价”的结果,因此他们推测这次股票下跌将至少相当于1957年和1960年两次下跌那样严重(那两次下跌约20%左右)。
于是华尔街有人埋怨,美国经济前景趋于黯淡,是和肯尼迪最近干预美国钢价上涨有关。他们说,由于肯尼迪反对钢的涨价时强调了“物价稳定”政策,美国回到“繁荣”的希望不大了。
在一般情况下,物价看涨,可能促使资本家比较积极地去订货、增加存货、增贮原料、扩充设备、增加生产,他们扩大信贷以推广销路,也将得到比较有利的条件。而物价稳定,似乎会使这类有利因素消失。但是,认为这就证明物价可以推动经济发展,那显然是荒谬的。
企业扩充设备是任何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美国物价的变化果真能使美国经济界最关心的企业扩充设备投资根本有所改变吗?美国企业近年来开工率不断下降的情况十分严重。目前估计,平均约有20%的生产设备不能开动。个别工业还更严重,例如美国钢铁业开工率到今年夏季可能将下降到60%。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期望物价上涨能推动企业大量扩充已经严重过剩的生产设备呢?这里,物价上涨所能起的作用显然是极有限的。
事实上,1962年美国企业扩充设备投资的计划数字较1961年增加仅10%左右。由于1961年美国工业的情况是部分处于危机时期,部分处于开始回升阶段,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增加10%的投资,显然是不足以带来“繁荣”的。美国经济界最近认为,企业扩充设备投资的支出应该相当于国民生产毛值10%左右,即大致达到美国经济情况较好的1955—1957年的水平,才有出现“繁荣”的可能。现在估计1962年的国民生产毛值约为五千五百亿美元以上,如按10%计算,企业扩充设备投资应为五百五十亿美元,比起今年实际计划数字相差达一百八十亿美元。在企业开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论物价看涨能起多大作用,要企业扩充设备达到这样的水平,是不可能的。
再拿信用贷款和增加商品销售的关系来说,在物价处于长期步步上涨的情况下,对于增加信贷以刺激商品销售,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消费信贷债户一般是薪金和工资收入者,他们的收入总是落后于物价上涨的;因此,物价的上涨实际上要削弱广大消费者的购买力,从而使消费者举债和偿还信用贷款的能力降低,这对于增加商品销路又有其更加直接的不利的一面。所以,美国企业界把希望寄托于物价的上涨,如果不是为了想从涨价中攫取一笔利润,也不过是一种主观愿望。
其实,肯尼迪并不是根本反对物价上涨。自他上台以来,他从未采取过任何认真的办法来制止物价上涨。在他执政一年多当中,一部分时间正当危机时期,物价本来就不会怎么上涨,但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物价仍然是继续上涨。而从肯尼迪政府的实际行动看,它的政策的实际结果必然是引起物价上涨。肯尼迪的庞大的扩军备战的预算,肯定将连续出现的预算赤字,加速军事订货,以及在他任内又提高了国债限额,等等,这些都有力地表明了肯尼迪政府在贯彻其扩军备战的政策时,对于物价上涨并不忌讳,而且为促成或迎接物价上涨不断采取相应的措施。
那么,为什么肯尼迪又反对美国钢价上涨呢?
看来,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美国经济今天正处在一个紧张的关头,回旋余地不大。肯尼迪所代表的美国统治集团希望能够对经济加紧有效的、集中的全局控制,不同意从局部利益出发,引起足以牵动大局的后果。以扩军备战的情况来说,肯尼迪已经尽一切可能编成庞大的预算。国家债务限额已经碰顶,不得不加以提高;预算不得不是一个实际上有计划的赤字预算,这些都表明肯尼迪推行扩军备战,在财政经济的措施上已经是在边缘上行走,回旋余地不大;加以总的经济情况不妙,1962年第一季度没有达到预计的上升水平,而1962年下半年的前景又比较黯淡。因此,肯尼迪政府一方面希望经济上不出乱子,另一方面又希望扩军备战能够按计划进行。钢在美国经济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一涨价,必然带动全局,纷纷涨价,这样政府财政上将遭到极大的困难。据估计,这次美国钢价上涨如果实现,美国政府已经发出的军事订货立即将相应地随之增加十亿美元的支出,钢价上涨对于扩军备战支出造成的影响可以想见。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美国今天处于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国际贸易竞争正日益加剧。肯尼迪公开承认欧洲“共同市场”是对美国的一个“挑战”,现在美国正竭力采取各种办法一面力求改善其对外贸易的情况,以保护国内经济,保护美元;一面力求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作为对西欧各国施加压力或讨价还价,以实现其“大西洋共同体”的手段。在这个关键时刻,钢价上涨,将立即引起物价普遍上涨,结果美国商品的成本上升。这对在国外竞销,在国内抵制外货进口竞销,都是极为不利的。
显然,肯尼迪政府并不是真正力求物价的稳定,而是反对此时此刻涨价,以免牵一发而动全局。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肯尼迪正积极活动取得任命联邦准备局主席的权力。美国联邦准备局在过去经过反复斗争摆脱了美国财政部的控制,相当一个时期以来不受总统或财政部控制指挥,独立执行其关于货币方面的职权,谋求稳定通货。肯尼迪最近的这一活动显然是为了取得对于美国经济的更大的控制权,以便在回旋余地不大的情况下取得较大的应变权力。而他要想控制联邦准备局,显然不是为了加强稳定物价,而是为了取得必要时膨胀通货的自由。
4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刊载了该报工业记者关于美国经济情况的一篇报道,把美国当前经济情况称之为“谜”,并举出五大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新发明、新产品、新技术出现得既多且快,但是工业生产的增长则显著放慢;(二)固定资本新投资自1957年以来一直下降,但各业广泛呈现生产力过剩;(三)固定投资支出总数虽然下降,但由于技术改进而产生的失业却大大增加;(四)零售业推销商品日益紧张积极,但消费品(包括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则变幻不定,不稳定;(五)国内商品减价竞销十分剧烈,但外货进口却在增加,出口则更为困难。这一篇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美国经济捉襟见肘、百孔千疮的严重局面。
目前美国经济在国内已经出现了社会生产力和购买力之间的严重矛盾进一步深刻化,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继续进行遭到极大的困难;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美国的经济地位正在急剧下降,贸易劣势加剧,国际收支不平衡。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无疑地,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经过这些年来饮鸩止渴的过程,也加重了经济方面的严重局面。今天扩军备战仍然是肯尼迪政府和它所代表的美国垄断资本的根本政策和长期方针,因此,局面的进一步恶化是可以预料的。尽管美国当局加紧对国内经济的控制,加紧政治上压迫人民进步力量,加紧反动统治,对外加紧争夺市场,加剧贸易战,力求保持和加强它对世界的控制地位,但是,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挽回颓势的挣扎,挽救不了它的没落衰亡的历史命运。当前美国经济情况的景象不妙,以及纽约股票市场的这一次下跌,正是美国经济前景艰难的新信号。至于物价问题,那只是整个问题的一面,或其中的一个环节,涨价也好,不涨价也好,问题总是解决不了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