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小宋大队把老农耕作技术当作农活质量标准 积极推行精耕细作传统经验 大部分农活按件记工,严格检查验收,建立质量奖励制度,鼓励社员种地下工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27
第1版()
专栏:

小宋大队把老农耕作技术当作农活质量标准
积极推行精耕细作传统经验
大部分农活按件记工,严格检查验收,建立质量奖励制度,鼓励社员种地下工夫
新华社太原25日电 本社记者冯东书报道:种地讲究工夫的山西长治县高河公社小宋大队,今年把推行当地传统的精耕细作经验,当作争取增产的重要措施。各个生产队这样做的结果,春耕质量有了提高。
小宋大队位于上党盆地,主要生产粮食和潞麻。这个地方没有荒地可开,增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从办起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来,干部和社员就很注意在现有土地上下工夫。他们依靠集体力量,逐年平整土地,打井修渠,扩大了保浇面积。同时,从增强地力着眼,对土地进行加工。例如村东的土地,地势较好,离村也远,去耕种要上个大坡,过去农民们从省劲出发,秋天就把在这些地上收的秸秆,就地点一把火,熏成肥料。但是,这种肥料不利于增加土壤肥力,因此,近年来就改熏肥为就地沤肥,这样不仅肥料数量大大增加,而且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村东还有两片黑土地,共七百多亩,土壤发硬,不耐旱,不发苗,近年来也逐步加掺客土,进行了土壤改良。同时,对全部耕地,年年秋天普耕,逐年进行深耕。现在,全大队大秋地的熟土层已由过去的三寸左右增到五寸。由于这个大队这样重视土地加工,近年来土地越种越好,粮、麻产量连年提高。因此,被选为先进单位,今年3月出席了省的农业生产先进单位代表会议。
今年的耕作,应该怎样进一步下工夫?3月初,大队管理委员会邀请了八位老农进行座谈。老农们说,今年应该把力量用在传统的精耕细作上。他们认为,过去几年大面积的土地加工是有成绩的,但是,大面积的运用传统经验,实行精耕细作,却还不够。他们举出,当地传统的精耕细作,有以下几点:一是“细”,整过的土地,一定要平整、干净;二是“透”,地表下的耕作层里没有坷垃、草根和石头;三是“匀”,肥料沤得匀、翻得匀,施肥撒得匀,耕地犁得匀,垅沟作得匀,种子播得匀,苗儿留得匀;四是“全”,地边地角全部耕到、种到、管到。他们说,今年照着这些传统经验办,只要不遇到自然灾害,产量保险会进一步提高。
大队干部认为,老农的这个建议很好,建议各生产队和社员商量,逐步推行这些经验。各队都以老农为核心,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按照传统经验的要求,订出了新的耕作质量标准。为了引导和鼓励社员推行传统经验,提高耕作质量,各个生产队都推选一些在某项农活上有专长的老农,以他们的耕作技术,作为各方面农活质量的标准,要求社员们的农活尽量达到这一标准。其次,各队把将近80%的农活都实行了按件记工,记工的时候,严格检查验收;不合质量标准的,能返工的坚决返工。第三,建立质量奖励制度,各队今年都计划奖励那些踏踏实实提高耕作质量的人。这样一来,按照传统的精耕细作经验,努力提高耕作质量就在社员中成了风气。许多青年社员,主动要求学习精耕细作的技术。各队也召开老农座谈会,鼓励老农们教徒弟,同时在安排农活时注意把一些年轻人和有技术的老农搭配在一起,由老农领班,便于他们向老农学习。
各队这样作的结果,今年春耕春播质量有了提高。记者到地里去看,土地整得确实很细,用镢刨开细看,地表以下的质量也不含糊。种得较早的麻,苗儿已经出土,从苗儿大小、苗色、苗距上看,都比较均匀。社员们说:活计作得不好的,不能说没有了,但是,作得好的却越来越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