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一样的板锄为何成本不一样?——吴忠市三家工厂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27
第2版()
专栏:

一样的板锄为何成本不一样?
——吴忠市三家工厂的调查
虞兰星
最近,我到宁夏吴忠市访问了三家生产小农具的工厂,对小农具的生产成本作了一番调查。这三家厂小农具的成本相差十分悬殊,现在,我就以中板锄一种产品为例,来作一个比较。
中板锄的成本,地方国营吴忠市五金厂每把是二元二角五分;地方国营吴忠市农具厂略低一点,为二元二角;最低的是车辆修配厂(合作社),为一元五角八分。这三家工厂都在吴忠市市区内,设备条件差不多。如果从锻工的技术水平来看,五金厂平均为三点五级,农具厂平均为三级,车辆修配厂平均只有二级。为什么锻工技术水平高的五金厂和农具厂打出来的板锄,每把的成本却要比锻工技术水平低的车辆修配厂高出六角多钱呢?这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三家工厂的成本核算比较表。(表格附后)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三家厂的原料、燃料等的消耗水平都差不太多。相差最大的是工资部分。五金厂竟比车辆修配厂高出四角六分,农具厂也比车辆修配厂高一角五分。其次差距较大的是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农具厂比车辆修配厂高五角一分,五金厂比车辆修配厂高二角。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作进一步的分析。
先说说工资部分。打一把中板锄要多少个工时?五金厂需要三个工时,农具厂需要两个工时,车辆修配厂只需一点四五个工时。这就是说,车辆修配厂的工效比五金厂高出一倍多。按说,五金厂的锻工技术高,生产效率应该比车辆修配厂高才对,为什么竟相反呢?问题是发生在劳动管理上。五金厂和农具厂打板锄没有定额,工人一天干够八个小时就行了。生产没有定额,工人干活心中无数,干多少算多少。这两家工厂的奖励制度又都是综合奖,评比不及时,标准不具体,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不大。有的工人说,任务完成好的和差的是一锅糊涂粥,分不出个高低上下来。因此,影响到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五金厂的锻工虽然技术等级高,可是平均计算,每盘红炉一天只能打八把板锄。
车辆修配厂的情况就不同了,他们制订了劳动定额,改进了奖励制度,超额完成定额的每月都可以得到超额奖。这样,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这个厂每盘红炉每天打板锄的定额是十七把,比五金厂的实际产量多一倍多,而大部分红炉都超过了这个定额,并且质量也很好。可见,加强定额管理很重要。如果五金厂和农具厂的劳动效率能够达到车辆修配厂的水平(从锻工的技术水平来看,则有可能和应当超过),那么,五金厂可以降低成本20%,农具厂的成本也可以降低将近7%。
再说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为什么农具厂要比车辆修配厂高出五角一分呢?主要原因是非生产人员和非生产性的开支过多。农具厂五六十人的锻工车间,光是脱产的管理干部就有四人。而车辆修配厂的锻工车间,却没有一个脱产的,车间主任也参加生产。由此可见,如何做好定员工作,尽量减少非生产人员,加强生产第一线,也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方面,这三家工厂都有潜力可挖,车辆修配厂的企业管理费虽然比较低,但非生产人员的开支也还占了不小的比例。如果进一步调整劳动组织,减少非生产人员,这个厂的成本还能降低。
此外,各厂在财务管理方面,如何正确地管理和使用流动资金,严格制度,开展经济核算等,也都有潜力可挖。这三家厂有一个共同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燃料的管理。普遍的情况是用煤没有定额,用多少拿多少,没人管。有的厂还存在着生产用煤和生活用煤不分的现象,这也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三个厂成本高低不一,重要关键是在经营管理。一把板锄的生产成本是这样,生产其他小农具的情况也大致是这样。(附图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