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伐木工的学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29
第2版()
专栏:

伐木工的学问
新华社记者 王文亮 周有富
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学问!记者最近访问了大兴安岭库都尔林业局红旗工段,在这里所见所闻,深深感到练就一身伐木的本事,也和学习其他行业一样,是很不容易的。
× × × ×
新工人李永孝和朱少波乍到山上放树,弯把子锯崩崩崩地跳动着不听使唤。老工人放三棵,他们连一棵也放不倒。更焦心的是定额达不到,心里急得直冒汗。
这事被老工人刘维成知道了。晚上休息时间,老刘就把他俩叫在一旁,说:你们不是想赶上老工人吗?来,告诉你们个窍门。咱们伐木工人要想多为国家增产木材,全在锯上!你们必须首先学会锉锯。锉锯,名堂很多:冬天,树杆冻得很硬,锯齿不平要粘锯,夏天木头软,锯齿要锉得尖些,春天要锉成三角尖,秋天的锯是小平头……。他一面比划着,一面动手把他们两人的锯进行了一番修整,李永孝和朱少波急忙拿来在身旁的一棵病朽木上试了试,哈,果然比白天省劲多了。
第二天一清早,老刘就来到李永孝和朱少波工作的现场,动手帮助他们打安全道,告诉他们根据地形、树形、风向,看树倒方向,然后,又给他们做了个放树的样子。他说:“你们看,放树的时候要以身子带动锯,不要尽挥着两条胳膀,锯要掌稳、两眼平视,不要耍飞锯……。”说话间,老刘给他们锯了一棵大树作示范,“扑——通”一声,不偏不歪地倒在前面不远的林间空隙里去了,离前后左右留下的母树和幼树都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切,李永孝和朱少波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在以后的日子里,李永孝和朱少波都努力照老刘教的去干。不几天,产量就上升了。从前能放一棵树,现在能放两棵半三棵了。新工人也成了一把能手。全工段提前二十三天完成了第一季度国家木材生产计划。
× × × ×
新来的造材工马玉久,拿着一把弯把子锯,扛着一根木杆尺,来到山上,看到前面正躺着一棵笔直的大树。拿尺子一量,身长达二十四米。哈,正好是三根八米长的件子。他在树身上打了两个印子,喜滋滋地正要下锯,身后传来了生产组长田占义的声音:“小马!慢来,咱们合计合计再下锯。”田占义思忖着把树从头看到尾,然后和霭地向马玉久说:“树的根部径粗,把它造成一根八米长的原木有大用场,树的中部和梢部,粗细适合造坑木,不如造成一根六米、两根五米长的矿柱,这样,既可满足国家当前急需,又做到量体裁衣。
他们又到了一棵十五米长的大树跟前。马玉久一见这棵树就难住了,树干的周围看来都是好好的,树身也笔直,只是树的屁股上烂了一个大窝子。谁知道它烂进去多深呢?田占义随手拿起一把斧子,从树根敲到树梢,又从树梢敲到树根,让马玉久辨别树干发出的声音。马玉久听着树干的上部声音挺清脆,只是离树根三、四米地方,声音变了,“扑通扑通”的,好像敲在闷葫芦上一样。原来名堂在这里。“老田,从四米那里能把烂的地方截去吗?”田占义会心地笑了。
田占义想了想,立刻说:“国家把一把锯交给我们,可不简单啊!一个好造材工,就是弯树也可以造直的。咱们放树的地方都是原始森林,根部腐朽的树木很多,你不会识别好材还是坏材,就会让坏材把好材拐走,一次让它拐走一米吧,全年该会给国家浪费多少好材啊!刚才是树干发出的声音告诉我们它是好的,还是坏了。以后造材时,还要注意树皮上有没有夏天的蘑菇印?枝丫是不是有枯死的?如果发现这些情况,不管它是在树的中部还是梢部,里边的木材总有坏的地方,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单独截成件子。”一锯下去,果然像田占义估计的那样,树干四米以下是腐朽的。马玉久心情很激动。他向老田说:“放心吧!我一定学习你一丝不苟和苦心钻研技术的精神,绝不给国家浪费一点木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