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把买卖做活——记方田供销社改进小宗农副产品收购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6-03
第2版()
专栏:

把买卖做活
——记方田供销社改进小宗农副产品收购工作
新华社记者 范眭
去年冬天,四川隆昌县方田公社供销合作社召开社员代表大会,一位社员在会上提出意见:供销社在作好油、麻、烟叶、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的收购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一般小宗产品,如药材、羽毛、土纸、草席等的收购。社员提出的这些小宗产品,都是市场上很需要的,可是为什么却收购得不好呢?
事隔不久,供销社主任郑洪明到黄利生产大队洽谈工作,路过社员家门口,看见一个农民正在烫兔毛。郑洪明感到十分诧异,便对他说:“你把兔皮剥了卖给供销社多好,一张兔皮可以卖好几角钱,既增加了收入,对国家也是一个贡献。”这个社员以为他是过路人,便直率地说:“剥兔皮要有技术,同样的一张兔皮,会剥的可以多卖钱,不会剥的就要少卖几角钱,我没有技术,还是连皮吃值得些。”说着,他又感慨地补充了一句:“要是供销社能代客加工,我宁愿多走几步路,也要送去。”
次日,恰逢赶场。郑洪明一早来到供销社采购门市部,只见到社员们熙来攘往,有的带着草鞋、草席,有的背着药材、辣椒。可是一些社员到供销社问问价就走了。郑洪明有意问一个社员:“供销社的收购价格不合理吗?”社员说:“价钱倒是公平,可是我卖了产品,没有原料,以后拿什么来卖呀?”
“那么要怎样才合适呢?”
“这要看你们用啥办法把买卖做活了。”
这两件事,给郑洪明很大启发。晚上,他召集社员代表和职工们座谈,专门研究了小宗农副产品的收购问题。
不久,许多新的服务项目在方田供销社出现了。
清晨,供销社门一打开,进进出出的农民们在这里出售了草席、草鞋、扫帚以后,高高兴兴地换回一定数量的灯草、黄麻、高粱尾等原材料。农民称赞说:“供销社有买有卖方便多了。
供销社饮食服务商店也新办了屠宰加工业务。商店选派优秀厨师专门代客加工食品,在同一地方既剥兔皮又卤兔肉。这样,供销社既收购了毛皮,又使社员吃到美味卤兔。逢年过节,社员要宰羊,商店职工主动上门代宰。社员留下肉,把羊皮卖给供销社。供销社采购员还挑着货担串乡走院,一边供应煤油、火柴,一边宣传农产品采购政策,介绍土特产的用途、收购办法。历来收购数量较少的羽毛、野生药材,现在社员们也主动留存晒干,售给国家。
前些时候,郑洪明访问了联合、九一两个生产大队。社员们对供销社重视小宗产品经营,多方为他们服务,改进收购工作感到满意。但是对组织生产方面,还缺乏主动性。从此,供销社改进了这方面的工作。例如公社各生产队都有种植零星药材的习惯,没有种子,供销社派人四处寻找,组织供应和调济,为社员提供了二十多种药材种子。联合生产大队社员郑庆富看到供销社全心支持生产,又高兴又感动地说:“供销社这下可把我们的心摸到,真像是自己开店一样。”春天,正是禽蛋收购旺季,也是家禽春孵季节。郑洪明根据社员多养小家禽的要求,结合收购供应了一批种禽、种蛋。今年全公社的小家禽比去年增多,一季度供销社的家禽收购计划也超额25%完成。
方田公社有部分生产队在山区。这里生产的土纸、土陶、砂罐、石灰等产品,一向供应附近地区,社员们也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经济收入。可是过去市场上这些商品的供应却时断时续。郑洪明了解这个情况后,向社员们请教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原来这些产品的生产各有不同生产特点,如土纸生产,历来就是春季备料,全年生产;土陶中的某些产品则是全年生产,冬季畅销。供销社过去只是注意销售,卖光就算,把生产安排忽略了。郑洪明组织供销社人员马上安排。他们和生产队签订合同,给以认真的指导、扶持,并且帮助作好原料的收购、供应。
方田供销社改变经营作风以后,过去比较冷清的门市部,现在顾客川流不息,柜台和四壁的货架上,摆着各式各样土特产品。而且,随着季节变化,商店的购销品种不断补充更换。冬天,大量摆着各种药材、兽皮、烘笼;春天出现鱼苗、菜种、果苗;现在夏天快到,又增添了斗笠、棕衣和竹器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