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银行与企业之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6-04
第2版()
专栏:

银行与企业之间
李稚华 王天祥
今年1月,沈阳市铁西区银行办事处的信贷员冯仲英,从沈阳灯泡厂的财务成本报表上,看到这个厂的灯泡生产又亏了本。灯泡生产的连续亏本,使这个厂的资金周转发生了困难。工厂以材料提价、灯泡销价未变造成亏损为理由,几次向银行提出增加贷款的要求。
灯泡是生活必需品,按说贷款给工厂,使其多增产一些对满足群众需要有好处;但是灯泡生产亏了本,以贷款来垫补,又不符合贷款原则。贷不贷?冯仲英一时拿不定主意。他把情况向领导上作了汇报。银行办事处主任也很重视这件事,认为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对改进信贷员的工作作风和提高思想水平很有意义。于是,专门召开了一个会议,请信贷员们来讨论。
会上冯仲英一字一句地读完了工厂的贷款申请书,顺便把了解的一些情况作了介绍。信贷员们各抒己见,议论开了。有的说,灯泡是市场急需商品,虽然暂时亏本,也不全怪企业,应该贷款。有的说,亏损应由工厂负责,增加贷款,不是办法。也有的主张暂不收回已经到期的贷款,给工厂限定日期,促使它们改进管理。主任集中了大家的意见,决定在没有弄清灯泡亏本的原因以前,不能增加新的贷款,但照顾到市场需要,到期贷款可不收回,给工厂限定归还期限,并且帮助工厂改变生产亏损状况,解决资金困难。
第二天一上班,冯仲英就骑上自行车,一溜烟似地奔向灯泡厂,转告了银行领导上对贷款问题的决定,同时对灯泡生产亏本问题,又做了研究。冯仲英是个老手,他查看了工厂的财务、成本的账目表报之后,很快发现了问题。按照工厂的经济核算指标,钨丝平均损耗率不得超过15%,实际却是18.3%;泡皮损耗率最高不得超过25%,实际却达到34%;废品率也不可超过9.3%,实际是14.3%。冯仲英并不满足这些数字上的分析,他又到车间访问了工人。一些老工人向他介绍了这样一个情况:第三车间有一个小组,甲乙两班工人用同样材料、同样机器生产,但经济效果大不相同。乙班工人每天都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一旬内还节约钨丝二千一百五十二米;甲班工人每天只完成生产任务的85%,一旬内还超用钨丝六百四十二米。冯仲英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心里更加有了底,证明灯泡生产亏本,同材料消耗大、废品率高有密切关系。他把情况向银行领导上汇报后,银行正式向灯泡厂提出了改变灯泡亏本状况的具体建议。
银行的建议受到工厂重视。不久,工厂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和职工代表大会,把扭转灯泡亏本问题当作主要议题作了研究。就在这个时候,银行又派冯仲英到工厂去参加健全材料管理的工作。在工作中,冯仲英发现这个厂的材料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缺点。例如:各车间月初就把一个月需用的材料领去了,但往往不到一个月便用完了,又继续向厂部要料。厂部考虑到生产不能停止,也就照发了。天长日久,就使原来的限额用料制度流于形式。
关键问题发现后,冯仲英配合工厂财务、材料管理人员,清理了各车间的家底,建立、健全了材料出入库的制度,把限额领料的月领料制度改为日领料制度,以便每天掌握车间用料情况。对此,工人们也表示赞同。厂部把这项制度,提到党委会讨论以后,在全厂各车间普遍推行起来。
自从改进领料制度以后,每天哪个工人领了多少料,出了多少产品都有记录,第二天公布出来。这样一来,工人们也就讲究节约用料了。原来材料耗损较大的第三车间,到4月份材料损耗率比年初下降9.8%,废品率下降2.9%。第四车间工人们为了节省用料,把过去扔掉的废灯泡上的灯头收回来,从2月下旬到4月末,已经收回了二十万个用到生产上。以前,这个厂用大条筐运送灯泡皮,一筐装五六百支,拥塞碰撞,一筐至少要破损一百来个。现在制了一百多台专用运送车,泡皮损耗率大大下降了。到4月末,全厂原料材料消耗比年初下降8.8%,产品质量也有提高,每个灯泡的成本降低了31.63%,工厂向银行的贷款也较年初减少了十六万元。(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