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我国的“海底森林”——红树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6-04
第2版()
专栏:答读者问

我国的“海底森林”——红树林
编者按:本报3月21日发表“同安海滨林场海滩上苗木葱绿”消息以后,接到一些读者来信,要求进一步介绍这种海滩林木的用途和生长习性。现在,我们请林业部防护林处丘思森同志根据读者要求,写了这篇文章。
红树林是热带特有的森林,在我国广东、福建和台湾沿海都有分布。来潮时,红树林大部分淹没在海水里,只能从海平面看到部分丛密的树冠。因此,有人叫它“海底森林”。
我国沿海红树林的组成,除了红树科的红树、红茄冬、木榄、角果木、秋茄树以外,还有马鞭草科的白骨壤,使君子科的榄李,紫金牛科的桐花树,大戟科的海漆,爵床科的老鼠簕等共有十一科十八种。这些树一般为常绿灌木、乔木或小乔木,多生长在迂曲多湾或内河入海的地方。
红树林不仅能增添海岸景色,而且在防浪护岸方面有显著作用。红树林的主要树种,如红树、红茄冬等,木材色红,质地坚密,可作细木工用材;因为能长期保存在地底和水下,可以用作建筑和桥梁用材。红树还是著名的单宁植物,树皮一般含单宁15%—30%,是提炼栲胶的重要原料。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所特有的海岸植被。它的组成、分布、生长和纬度、气温、洋流、海岸地形、海水盐度都有着密切关系。
在红树分布中心——热带,海水温度的年平均值为摄氏二十五到二十八度,与我国南海水温年平均值基本相同。同时,海温年平均较小(摄氏二十度至二十八度),低温极限较高,且不随气温的急剧升降而起相应变化,这就成为华南沿海红树林生存的先决条件之一。
在海南岛文昌、儋县一带的红树生长良好,形成高达六到十米的丛林。随着纬度增高,气温降低,组成红树林的植物种类也就逐渐减少,林相逐渐变稀,树高逐渐变矮。到北纬二十四度左右,红树林基本上都是灌木状态。近几年浙江省在历来没有红树的海岸,引种了一些红树,初步证明在北纬二十八度的瓯江口以南都适宜它的生长。永嘉到平阳的海岸线上,也有多处试种红树成功。瑞安县的海滩上新造起的一条五十里红树林带,一般高达一米以上。
红树植物对于土壤要求并不一样。多数红树植物喜欢生长在玄武岩、花岗岩风化了的粘重土壤上。红树科的红树喜欢生长在含有机质丰富、深厚的淤泥中。但也有一些红树如白骨壤等,可以生长在沙岩风化而成的纯沙质的海滩上。
红树植物耐盐程度是不一致的。白骨壤、桐花树既可以生长在含海水的河流中,又可以生长在海滩红树群落外围,这说明它对于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大。老鼠簕和揽李,常生长在淡水汇流处,说明它的抗盐性不很强。
多数红树植物具有许多与陆生植物不同的特征,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红树林以“胎生”种子繁殖。多数红树植物种子都是在果实里萌发,到成熟时期胚体与果实分离,成为新的独立植株。因此,许多成年红树经常挂着幼苗。当幼苗成熟时自然落下,插入土壤中,或是随潮汐漂流,遇到适当的地方扎根生长。红树植物胎苗生活力极强,插入土壤的幼苗,只要数小时就能生根。即使在海上漂流若干天,胎苗也不会丧失生命力。
有许多红树植物,如红树科的红茄冬、秋茄树和非红树科的老鼠簕等,还在树干上长出许多气根。这些气根,具有坚固的组织,可以使红树林在海里屹[yì]立;它还有一种特别的通气组织,使红树在较长期的海水淹没中仍能生长。还有些红树植物如白骨壤,在淤泥下生有平行的根,根上向地面生出许多呼吸根,有的长达四十厘米,海潮上涨时有一部分还可露出水面。呼吸根中有许多气道,皮层呈海绵状,皮上有大气孔。这些呼吸根也是红树能生长在周期性潮水浸渍[zì]和缺少空气的海滩淤泥中的适应器官。
(附图片)
福建龙溪县锦宅乡的海滩森林   李福铸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