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熟悉各地芦笙的风格、特色和演奏特点 东丹甘改制成功十三管芦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6-05
第2版()
专栏:

熟悉各地芦笙的风格、特色和演奏特点
东丹甘改制成功十三管芦笙
新华社贵阳4日电 苗族青年东丹甘成了一位芦笙改革能手。他经过二十多次设计和九次试制,改制成功一种十三管芦笙。
这种芦笙突破了原先一支芦笙音域不到一个八度,或一个八度只能演奏五声音阶一种调式的限制,使音阶增加到七声,音域增加到九、十一、十二、十六度不等。用高音、中音、低音、倍低音等芦笙组合起来演奏,音域可以达到五个八度以上,从而大大增强了芦笙的表现力。
东丹甘产生改革芦笙的愿望还是五年前的事。从那时起,他坚持深入群众,向民间芦笙手拜师学艺。白天,他和芦笙手们一道上山砍柴、下田栽秧,晚间向他们学习演奏技巧,记录乐曲。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他听人说起有一位演奏技艺高超的民间芦笙手,立即冒雪步行三十多华里,向那位芦笙手苦学了三天,领会了他的指法特点。长期艰苦的学习使他熟悉了贵州几个主要地区芦笙的风格、特色和演奏特点,为改革芦笙打下了初步基础。接着,他又刻苦地钻研音响学,向制笙艺人请教,和芦笙改革小组的人员一起反复试制,终于在经过九次试制之后获得了初步成功。
东丹甘还顽强地学习作曲法、曲式学,研究民间芦笙乐曲。现在他已编写出一批演奏节目,其中有歌颂苗族打虎英雄的合奏曲《诺德仲之歌》,反映苗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花场之夜》和今年才完成的、反映苗乡变化的独奏曲《春到苗岭》等。这位苗族青年芦笙手,解放时只有十四岁,那时只会几支简单的芦笙乐曲。解放后他参加了文艺工作,在党的教育下不断成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