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巴西新都行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6-05
第4版()
专栏:巴西通讯

巴西新都行脚
本报记者 谭文瑞
我们到达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亚,是在一个仲夏日中午的时分。这个新建的城市,在热带的骄阳的照耀下,特别显得晶莹夺目。在城市的上空从飞机下瞰,那些线条简单的建筑群中间点缀着一株株矮小的灌木,有如一座石膏的城市模型,给人以一种新鲜的感觉。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中部哥雅斯州的高原上,正处于分多和巴那拉两条河汇合而形成的三角地带中,地势比较平坦,但是四周远远可以望到起伏的山陵。由于它处于拔海一千多米的盘地上,虽然离赤道相当的近,气候却比较温和,不太炎热。在四年前,这儿还是一片人迹罕见、草莽丛生的荒野,而现在已经建设成为一个有十多万人口的现代城市了。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移到这里。成为巴西的心脏。
关于迁都的问题,在巴西曾有过长久的争论。赞成迁都的人说:把首都迁往内陆是巴西人一个久远的理想,因为这有利于对内地广大地区的开发。他们引经据典地证明,早在1789年领导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革命领袖敏纳斯·格拉斯就提出要把首都内迁;在1891年巴西的宪法明文规定要迁都内地,它的理由是:“当千百万巴西人像螃蟹依恋着拥挤的海岸穷困地生活,而巴西内地辽阔的领土却像撒哈拉一样荒弃着”;1946年宪法又重申此议。1956年库比契克就任总统后三个月,就向议会提出一项咨文主张迁都,并促使议会通过了有关的决定。
反对迁都的人则认为巴西利亚的建设完全是一种劳民伤财的妄举。他们指出,政府曾为建设这个新都拨出五亿美元的巨款,而造成了财政上的庞大赤字。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在面积五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了伐木、平地除草等巨大工程,还在城南挖了一个几乎是环抱着整个城市的偌大的人工湖。为了使巴西利亚同外地联系起来,修筑了八千公里的公路。在建设的初期,一切设备和建筑材料等都是依靠空运,其人力和物力的耗费是可以想见的。人们说,只有那些参预巴西利亚建设的巴西的和美国的资本家从中得到了好处。
但是不管怎样,不少巴西人谈到巴西利亚,总是流露出一种自豪感,认为在四十三个月之内从平地上建设起来一个崭新的首都,是一种少有的速度。这种民族主义的感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巴西利亚整个城市的设计是十分新颖的。总设计师鲁西奥·科斯塔把城市设计成弓箭型,或者说是飞机型。两只机翼是住宅区,机身是各种政府机关和公共建筑,二者交叉的中部是娱乐区、银行以及广播和电视台等公共事业的所在地。据说飞机场、火车站、医院以至货仓等的位置都是经过有计划的合理安排的,例如坟场设在住宅区的两端,为的是使出殡不用经过市中心,而可以减少居民的哀思。
现在不少建筑物已经落成了,另外一些,包括大剧院、教堂和许多公寓大楼则还在修建中。整个城市的建筑都是属于现代派的风格。有人说:这城市美极了,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首都,是无愧于“宇宙世纪”的城市。但是也有人说:这城市没有巴西的民族风格;也不合乎巴西人的口味。
在巴西利亚,差不多所有比较主要的建筑,我们都曾去参观过。最著名的是那幢被命名为“晨宫”的总统官邸。这是一所窄长的两层楼房,几乎整幢房子都是用玻璃盖成的,外面是一些不等边的菱形的柱子,下半部恍如在水中的倒影,这样整幢房子就给人以一种飘浮在水上的感觉。这被认为是总建筑师奥斯卡·尼埃迈耶的代表作。巴西利亚其他的一些公共建筑物都全部是他设计的。
如果和议会大厦相比,这座“晨宫”就不算新奇了。议会大厦位于“机身”的头顶,左面是最高法院,右面是总统府,据说这是表现“三权分立”的思想,三所建筑物中间的广场就名为“三权广场”。议会大厦像是在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两个大饭碗,一个平放着,是众议院;另一个倒盖着,是参议院;后面是两幢并排着的两座窄而高的二十五层的摩天楼,有如两根插着的筷子,那是议员们的办公大楼。整个外形十分奇特。但是,使我们感到惊奇的,倒还不是这议会的形式,而是它的内容。我们到那里访问的时候,参众两院都正在开会。当我们走进那平放的“饭碗”里,看到一位众议员在讲坛上愤慨激昂地在发言,但是在台下却只有二十来位听众,其他三百多个座位都空着。据当地的巴西朋友说,这种现象是常见的。许多议员经常不出席会议。
如果同那座还未盖好的天主教堂相比,那末议会大厦的建筑也就不算新奇了。那是有如一个玻璃灯罩似的怪物。一些抛物线型的柱子,像一束麦秆架在一起,柱子之间完全用玻璃连接起来,成为建筑的外墙,没有门,也没有窗。教堂是在洼进地下的一个圆形的池子里,人们要从教堂外的一个入口经过地下的通道才能走到里面去。据说这是取材于印第安人古老的茅屋的造型的,但是我想恐怕印第安人很难从这里认出哪里有他们传统住宅的痕迹。
巴西利亚还有着许许多多奇特的建筑,例如那六幢像玻璃橱似的政府各部办公大楼、那所像小孩积木似的小博物馆,还有那座没头没脑的大剧院等等。在巴西利亚,几乎每一幢建筑物都具有它的古怪的特点。在建筑物外面以及一些广场上的雕塑,也全都是现代派艺术家的作品。
我们也曾经去参观过住宅区。许多都是七八层高的公寓大楼,十来幢构成一个单元,有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俱乐部和商场。房屋的内部设备相当讲究,但是我们打听了一下,住这样一套公寓房子每月得付六七千克鲁赛罗的房租,所以实际上只有一些中层阶级才住得起。巴西一个普通工人每月只有一万多克鲁赛罗的收入,他们是自然不敢问津的。当我们看到在这个新建的城市中已经出现用木板搭盖的窄小的贫民窟,也就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了。
总建筑师奥斯卡·尼埃迈耶和我们的谈话是意味深长的。这位世界著名的建筑师,不仅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巴西利亚建设的情况,而且坦率地吐露他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他对于这个城市中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表示不满。而且认为自己的才能未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为并不是真正为人民而工作。他颇为感慨地说:“当广大人民住在拥挤的木屋里,我们却要去建筑一些宫廷式的建筑;当普遍存在着文盲,亟需大量普通小学,我们却受委托设计十分华丽的大学。我们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良心去工作。”
我们在巴西利亚勾留的短短的日子里,受到了巴西朋友的热情接待。古拉特总统的顾问利马博士、巴中文化协会和记者协会的负责人以及其他一些各界的人士,都向我们表达了他们对于中国人民深厚的友好感情。我们在巴西利亚的几天,是完全在友谊中度过的。当我们要离去的时候,许多巴西的朋友都问我们:“你们对巴西利亚的印象怎样?你们喜欢它吗?”我们回答说:“我们喜欢巴西利亚,这是因为它是巴西人民劳动的成果。至于究竟它是美还是丑,那只有巴西人民才有资格加以评价。对我们来说,最难忘的印象,是我们在巴西利亚所感受到的真挚的友情,这使我们觉得,巴西利亚和北京之间的距离,远比它们在地理上的相隔要近得多。”
(附图片)
(题目图片为巴西议会大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