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白蛇传》神话的镇江一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6-05
第6版()
专栏:

《白蛇传》神话的镇江一源
王骧
关于《白蛇传》神话的杭州一源,已有不少著作根据宋话本《西湖三塔记》、明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以及吴自先的《小窗自记》,推定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话本写成之前,杭州民间早就有一些原始的简单的白蛇传说流传开来。这里想谈一谈一向还没有人提及的《白蛇传》神话的镇江一源。
杭州的白蛇传说,主要是“雷峰镇怪”;镇江的白蛇传说却侧重于“法海降妖”。原来古代的金山,孤立于扬子江心,不像今天上了岸。金山寺初建于晋太宁中,名叫泽心寺。到了唐朝中叶,有个裴头陀来到本山,据传他在山上拾到黄金,重建庙宇,便成了开山的祖师。这个裴头陀的法号就叫法海。《金山志》载:“唐裴头陀生而颖异,胎素不群,乃河东裴相国休公之子也……后来润之金山塔旁岩洞中,每入禅观,降龙断臂,重修殿宇,功成而不知所之。宋相张商英题云: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金山志》又记:“蟒洞,右峰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获金,重建精蓝。”案张商英字天爵,蜀州新津人,在北宋徽宗朝做过短时期的宰辅,以与蔡京的政见相左而驰名当时。从张商英的题诗,说明法海降服白蛇的原始传说早在唐代即已产生,到了北宋更为盛传。
《白蛇传》神话中的“合钵”惨剧,在金山寺传说中也可以找到一些渊源。《金山志》说:“往有高僧呼龙曰:汝能见身乎?龙即见一头如山。僧曰:汝能大,却不能小,能入吾钵中乎?龙即入钵中。僧曰:汝能出乎?龙百伎莫能出。僧因与之说法,开其恶毒。龙请降以听法,今封顺济龙王是也,即本山伽蓝之一。”关于顺济龙王的其他传说,亦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笔谈》中还记了另一则有关水漫金山的异闻(见《笔谈》卷二十)。
《白蛇传》神话中有一段情节说到白娘水漫金山,山势摇摇,法海用自己的袈裟覆盖山头,才免灭顶。这一显示法海神通广大的描写,在金山寺传说中也可以找到线索。南宋遗民诗人林景熙的《霁山集》里即有一首题作《金山寺》的七律:
吴楚风烟画里看,中流树色拥禅关,一星化石江成陆,双塔摩空寺裹山,衲寄云林清海怪,泉移蛟窟照僧间,千年天堑今如掌,寂寞寒潮自往还。
这首诗里涉及金山的神话传说、谚语就有好几个,别的且不谈它。元人章祖程在《衲寄云林清海怪》句下注云:
寺僧相传,在先江中蛟鼍[tuó]出没,不时兴波为患,后有神僧以袈裟镇之,始息。
根据以上我们所能见到的一些零星资料,可证《白蛇传》神话的镇江一源,不仅确实存在,而且比较杭州一源的产生时期可能更早一些,故事的情节也更为具体。
自然,这类金山寺传说也跟雷峰塔传说一样,起先不过反映了人们力能驱除毒蛇猛兽和克服洪水为灾的信心与愿望,其中侈谈怪异宣扬佛力部分,十九出于僧徒们的捏造,并无积极意义。只是经过了历代劳动人民不断的修改与增饰,才愈来愈深刻地赋予这一神话故事以鲜明的反封建主题,塑造出白娘子、小青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成为我国民间文学的优秀遗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