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让“言论小生”休息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6-07
第6版()
专栏:

让“言论小生”休息吧
沈容
中国初期的话剧,叫做文明新戏。它没有剧本,只有一个故事梗概。演员在台上可以随机应变,临时编台词,并且往往加入大段的议论,鼓吹革命,因为说出了许多观众想说的话,很能博得观众的喝采,这种发表议论的演员,就被称为言论小生。在革命的宣传中,这种戏是起过作用的。有时候,却也闹出一些笑话来。欧阳予倩同志在他的回忆文章中,曾讲到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和一位言论小生同台演出,演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花园里谈恋爱,欧阳予倩扮演的是女方。这位小生朝观众大发了一通议论之后,突然转过身来,对他的女朋友说:“我说完了,你说吧!”欧阳予倩毫无准备,一时僵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好敷衍下场。
话剧逐渐进步,文明戏和言论小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连名称也慢慢被人遗忘了。但是,有时候看到有些电影,又常常使我想起言论小生来。
在有一些影片里,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物跳出来发表演讲式的长篇说白,讲解革命的某种大道理,或者解释党的某一项具体的政策,大有当年言论小生的气概。有一部描写人民公社的影片,在人民公社已经成立,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剧中的县委书记跳出来说了一大段生产力如何如何,生产关系如何如何,因此人民公社如何如何的大道理,这一大段话,几乎是一字不改地从党中央的决议里抄下来的。在表现工业生产的影片里,先进的工人常常要出来讲一套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道理,甚至连有些儿童片,也硬要小孩子一本正经地讲一通如何如何必须和怎样做一个好孩子之类的话。
人们这样做,大概是以为这样才能清楚地表达影片的主题思想,加强影片的政治思想性吧,其实,结果并非如此。艺术是通过形象去打动观众的,政治思想性通过形象来表现。如果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反映着一种错误的思想,那么再多加上几段大道理,也是不能改变这个根本情况的。不仅如此,这些议论不管内容多么正确,也不管导演演员花多大的力气,它给人的感觉,起码是不真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少有人不择场所地随时发表长篇议论的,更很少可能有人不择场所,不看对象,随时背诵一段文件来教训别人。这样做徒然使观众觉得这是在做戏,是在做作,那番大道理也就根本听不进去了。电影《白毛女》曾打动了千百万观众的心,赢得了千百万观众的眼泪,而剧中人并没有发表什么长篇的议论。如果让喜儿或大春出来宣讲一番,效果将会如何?
时代前进了,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我们有什么理由,捧住隔年的“皇历”不放,还是痛下决心和言论小生告别,让它休息去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