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先者难为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6-08
第4版()
专栏:

“先者难为知”
庆云
《淮南子·原道训》有一段话,对我们还很有启发意义:
“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也。先者上高,则后者攀之;先者踰下,则后者蹷(今读厥)之;先者隤[tuí]陷,则后者以谋;先者败绩,则后者违之。”
这段话的大意是:在先的,求知的困难极大,而在后的,就比较容易。在先的上得高,在后的就可以攀缘而上;在先的上得矮,在后的就可以踏着而上;在先的于什么地方失足,在后的就可以设法避免;在先的失败了,在后的就可以采取相反的方法去做。——这道理很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恐怕都是“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的。
可是,学问家应该采取何种主观态度呢?
《淮南子·原道训》的作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常后而不先”;并且打比喻说:刀刃常折,而刀背却无患,就是因为刀背在后啊!这种态度是太消极,而且太自私了。如果都采取这种态度,都不肯向新的领域探索,都等着人家先干,以备攀缘而上、踏着而上,那末,学术还会有什么发展呢?
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战士,当然不会把困难推给别人,而自己坐享其成的。率先而登,上得高,后人攀缘而上、因而上得更高,这好极了;自己上得不高,后人踏着而上,也好;就是只给后人留下了有益的启发和教训,只要是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也可心安。真理,为什么非在“我”手上发现不可呢?为后人发现某一新的真理创造了条件,岂不是也很好吗?
但,这也不完全是一个人的主观态度问题。率先向新的知识领域探索,经过认真研究率先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议论这种风气,是需要培植的。培植这种风气,我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术批评中要十分注意到“先者难为知”,对“先者”的似乎是微末的功绩,予以足够的表扬;对其错误加以分析就是,不要横加责备。探索新知识的文章,只要不违背毛主席提出的六条政治标准,都应该受到社会舆论的欢迎。意见中有对的部分或成分,就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意见全错了,但正确地提出了科学研究的新问题,也不要埋没人家的这一功劳;对于错误的意见要从认识论上加以分析,真正做学问的人,探索中的某些错误意见也往往会给人不少的教益,这也是应该对他感谢的。如果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议论的文章一出,就抓着其中的错误乱打一通,成为众矢之的,那就必定窒息了创新的气概。那对于学术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我觉得,这也是争鸣态度的一个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