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人物与环境——艺丛评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6-08
第4版()
专栏:

人物与环境
——艺丛评点
马铁丁
我们了解的事物,常常是我们熟悉的事物;但是,我们熟悉的事物,未必就能了解。在一个大楼里办公,从楼梯上爬高跑低的该有多少?而真正数过楼梯共有几级的究有几人?
有经验的作家有种特别的机能:观察生活细节,捕捉人物形象,具有异于常人的敏感。常人不注意的东西,忽略的东西,他往往能够很快地把它们擒住。
克钦山中多雨。艾芜同志笔下的雨,就很不一般。观察得仔细,运用得得体,与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交互烘托,相得益彰。(见《人民文学》5月号《野牛寨》)
蛮烟瘴雨,已经够人厌烦的了。再加上马尿和着雨滴,变为褐色的水,向低洼地方流去。湿漉漉的一片荒凉,又从而深化了这“厌烦”的浓度。
可是,我们的阿秀满不在乎:“雨怕什么,又不是下刀?”
这景色,从正面陪衬作者“我”的心情的抑郁;又从反面烘托阿秀的粗犷、豪迈、爽朗、乐观。……人物一下子就站起来了。
“雨下的不小,两个人的斗笠,响着滴滴达达的声音。马灯照亮的地方,雨点子不断地跳动。”
跳动的雨点,滴达的音响,浓墨的黑夜,象征着这两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旅途艰辛。是一条具体的道路;同时也可以说,是阿秀同作者在探索一条人生的道路。
阿秀不以为然。她抢走马灯,一鼓气闯到前面去了。与其说阿秀幼稚,看不清旅途的艰辛;倒不如说她没有把这“艰辛”放在话下。
阿秀的壮美形象,由此更加丰满。
“大家只顾赶路,彼此没有讲话。因为雨下的太大了,有时还打雷,讲起话来也不容易听清楚。再则,也没心情讲话,只恨脚走的不快。”
不是没有话可说,而是有话无从说起。赶路要紧,为的是逃脱克钦山官的追捕。雨越大心越急,根根神经都拉得很紧。边界过了,雨也小了,心情也比较的平静了。妈妈担心能不能找到阿秀的妹妹?阿秀坚决地回答:“娘!一定能够找着的!”
阿秀,对生活充满着自信;对自己勤劳的双手充满着自信。不论你是什么样的大雨、霪雨、瘴雨,种种磨难,都冲不散她的向往美好的希望。
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社会,是不允许美的生命的存在与发展的。阿秀终于在水里淹死了。但是,她是不会死的,我们又在她的女儿身上以及其他许多人身上看到了阿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