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旧话重题“开场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6-12
第6版()
专栏:

旧话重题“开场白”
沈彭年
从前在北方的“杂耍园子”里,鼓曲艺人上台先打一通鼓套子,或是唱上一支岔曲,之后,要和听众聊上几句,台上台下显得挺亲热。聊的那几句,就是时兴报幕以来免掉了的“开场白”。报幕可也不错,曲种、节目、演员、弦师,一一报得清楚,干脆明了。“开场白”呢,是不是可以加以革新,予以恢复,值得研究。因为,说好这几句,也要有功夫。
并非想来提倡恢复“开场白”,偶然想起,又有些些点点的感触,于是重题一下。是哪一位老前辈首先把这几句话说出口的,不一定能够考稽出来,相信那总是一位深切了解曲艺艺术特点的艺人。他了解曲艺艺术是要在和听众息息相通、哀乐与共的当中,进行千锤百炼的。
“开场白”大概是这样几句话:
“方才是×××唱了一段×××大鼓(说了一段相声、唱了一段单弦、抖了一回空竹、或者……),唱得很好。换上学徒我来,给您换换耳音,唱一段×××大鼓。节目是俗节目,节目俗,精神气力不俗。您当俗的听,我当新鲜的贡献,请您赏下耳音,我至至诚诚地唱一回×××。”
几句“开场白”,回想起来真是苦辣酸甜,五味俱全。最最容易使人联想到的,自然是我们曲艺艺人在旧社会里卑微屈辱的生活遭际,这就不待说了。几句“开场白”,也表达出前辈艺人在黑暗的旧社会里,那种“相煦[xǔ]以温,相濡[rú]以沫”的精神,这是可贵的。后上场的总要赞扬一声才下场的同行,决不是“艺人相轻”。几句“开场白”,还道出了曲艺艺术尊重听众,相信听众,把听众看作知音人的特点。记得京韵大鼓名家白云鹏、梅花调名家金万昌、单弦名家谢芮芝都已经白发苍苍、如银似雪了,总还要自称是“学徒”,也许这并不完全是谦恭的客套。一己之长,总会短于众人之智,面对着三教九流的听者,自称一声学徒,或者便于取得众人的帮助。
值得我们青年曲艺演员琢磨琢磨的,怕还是说到“耳音”的那两句话。“给您换换耳音”,向听众交代了同场说唱变练的形式之多,和说唱内容的有文有武、亦庄亦谐,也有介绍同场艺人传授不同、风格各异的意思。仔细想想,好像也在表示自己对艺术不断力求精进,话是说得含蓄的。而真正说得起这句话的前辈艺人,往往能以自成一家。“请您赏下耳音”是请求听众凝神欣赏的意思。话里也有话,包含了演员“一下子揪住人的耳朵”的自信。说唱艺术这种“揪住别人耳朵”的把握,当然是演员刻苦钻研一个曲种的结果。必须多方面地吸取营养,日久年深,才能有这种把握,甚至使得听众在自己开口之前,已把耳音“赏”了下来。
“开场白”在有成就的前辈鼓曲艺人口中,不是几句空话。尊重听众,博学多闻,根据艺术特点刻意革新,于是他们创造了古往今来曲艺节目中鲜明活跳的人物、盘根错节的故事,以及入耳动心的音乐声腔。看到、听到有些已露苗头的青年曲艺演员在艺术上有所荒疏,或者忽视说唱艺术的特点时,衷心忧之。旧话重题,借以献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