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在下放过的地方所见所闻所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6-16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在下放过的地方所见所闻所想
本报记者 林晰
我这次下乡采访,来到湖北枣阳县鹿头公社曙光大队——1958年下放过的地方。几年来,一直怀念着这里的乡亲们,这次久别重逢,大家话长道短,真是畅所欲言。在短暂的几天里,我参加了大队、生产队的一些会议,同许多老相识以及县、区驻队工作组的同志们促膝交谈,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不少的教益。
鉴于曙光大队经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有普遍性,因此提出来同在农村工作的同志们研究。
生产队的规模不宜过大
曙光大队七百零七户,二千七百六十九人,其中劳动力一千一百十五人;全大队划分为十二个生产队,每队平均五十九户。我住的郭营村分为两个生产队:郭东队有七十八户,郭西队有八十二户。这两个队的规模都是比较大的,多年来是县、区工作组的试点,干部强,经营管理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法。但是近年来,这两个队的生产水平,比原来工作基础并不好、但是队的规模较小的生产队差了一些。什么缘故呢?大家说主要原因是队的规模太大了。因此,郭西队和郭东队的社员和干部,普遍有把队划小一点的要求。他们说队小一些,更适合当前农村的经营管理水平。郭西队会计郭成忠讲了这样一件事,最近为了迎接收种大忙,公社和大队拨了一部分补助粮和现金给各生产队。这些粮、款到队之后,比较小的队(如丘祖湾、王庄、丘庄等队)在当天或次日就分到各户;可是郭西队每一笔账要按八十二户的不同情况,核算清楚后才能分配;郭西队的干部反映,队里几乎天天要开会,一拖就是大半夜,特别是因为参加会议的人数较多,往往是议题不集中,议而不能决。和郭西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丘庄队的干部工作起来十分灵活方便,正副队长、会计员加上两个作业组长,五六个人在田头一蹲,大家商量合计,很快就能解决问题,他们既不要熬夜,又扎扎实实地把生产领导了起来。很多干部和社员认为:队小些,更有利于调动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丘庄队从郭西队划分出去之后,有些老社员都主动干力所能及的活,老农刘广发还向队委会提出了许多有效的积肥措施;这个队在一年中就繁殖、增添了五头耕牛。这些事实说明,在当前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的情况下,队小一些,社员更容易把集体利益和自己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这显然对发展生产是有好处的。
但是,生产队干部和社员的这些意见,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据公社和大队的干部谈,生产队划分小了,辫子多,领导起来不太方便。领导方便与否,这自然是应当考虑的。但是我们认为,生产队的组织规模应该首先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着眼。领导生产的目的在于搞好生产,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干部抓的辫子少,领导起来简便,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中共鹿头区委书记郭广珍同志也认为,生产队规模过大是不利于生产的,而且矛盾已经日益明显起来,区委考虑在适当时间(例如秋收之后),把过大的队划小一些,以便充分调动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使组织规模更好地适应当前农村的经营管理水平。
大队组织机构要力求灵活
曙光大队现有大队一级的干部十五人,他们的误工补贴,正职按照一个标准劳动力全年收入的70%补助,副职按40%补助。去年接受补助的干部共得现金一千八百三十二元,占全大队总收入的0.67%,如果加上其他的行政管理费0.3%,则合计为0.97%,大大超过了行政管理费一般不得占总收入0.2%左右的规定。大队一级组织是否需要这样多的人员?在同大队主要干部和驻队工作组同志交谈中,他们普遍认为现有人员过多。事实上,许多人工作量不大,而且还存在着人员重叠的现象。例如,大队有财经队长、会计股长、保管股长各一人,他们平日工作很少,可是还专设有管大队副业生产的会计员、保管员各一人。另外,大队有副职支部书记两人、副职大队长四人,他们平日也没有固定的工作。这里是否可以考虑,把一些可以结合的工作合并起来做,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和开支呢?副职也不宜过多,根据他们以参加生产为主的特点,可否考虑他们直接参加所在生产队分配。确因工作需要误了工,则由大队按具体情况补助工分,但补助应该有一个限额,一般宜低不宜高,以防止他们过多耽误生产和增加大队的开支。
关于大队干部过多的问题,许多人都认为不够合理。大队队长郭成明说:“开会时也谈论过,可就是谈不下去;原因是许多干部已经提升上来,现在不好处理。”这是个具体问题,但做好思想工作,讲明道理,问题是不难解决的。这些大队干部大都是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中的优秀分子,他们都具有领导生产的丰富经验,如果直接去领导一个生产队,必然会受到群众的欢迎。干部,是群众中觉悟程度比较高的一部分人,其中许多人又是共产党员,他们应该自觉地按照党的需要,能上能下;当了大队干部再下去当小队干部,丝毫也不涉及个人的情面问题,唯一正确的认识是服从党的事业的需要。
我在这里参加过一次由大队召开的会议,内容是安排当前的农活。到会的有大队、生产队主要干部五十多人,占用了整个下午的时间。开完这个会,我思索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用其他方法代替这种会议,而又能收到同样的或者更好的效果呢?我去征求支部书记周家才、支部副书记赵学宽等同志的意见,譬如说由大队队委会成员先统一思想,然后分别下队传达领导意图,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一方面又可以因队制宜地进行具体帮助。他们同意了这种看法。
目前,许多地方还习惯于召开大大小小的会议去解决问题,这种工作方法有时效果并不太好,看来有加以改变的必要。
对作业组应该执行奖惩制度
曙光大队各生产队的作业组,基本上是常年固定的,即耕地、耕畜、农具按劳动力均衡搭配。这种作业组好处很多:首先是便于建立生产责任制度;其次便于组长领导生产,他们熟悉土地性能,了解每个社员的特长,可以因地因人制宜地来安排生产。但是,作业组不是一级核算单位,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相当突出的矛盾,即作业组之间,由于掌握记工标准不一、由于做活质量悬殊,以及因此而形成了产量有高有低,使各组社员互有意见。例如,郭西队第五作业组去年锄棉田比其他组少锄一两遍,产量显然是低了一些,其他各组社员对此有些不满。对群众的这些意见应该十分重视,如果不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必然会影响一部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作业组之间的这些矛盾,如何才能解决,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征求了一些社员和干部的意见,大家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队委会一定要经常抓紧每段农活的检查验收工作,展开必要的评比活动,并以此作为年终奖惩的依据之一;第二,各个作业组收获的产品要分别收打,过秤入仓。一般说,产量是年终奖惩的主要根据。过去,各个组的产品一块儿收打,见不出高低,责任不清,奖惩制度也无法执行。这不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对生产是不利的。
(附图片)
农村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许多同志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里,我仅就这次下乡所见所闻所想,零星地提出来,目的是希望引起更多的同志来研究探讨这些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