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几个国家的化学肥料生产和使用的若干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6-17
第5版()
专栏:经济资料介绍

几个国家的化学肥料生产和使用的若干情况
杨景宇 王进仁

1958—1959年度,全世界的化学肥料产量为10315.08万吨(不包括苏联的数字),其中:
氮肥(换算为硫酸铵) 4166.66万吨
磷肥(换算为18.7%的P2O5)4422.46万吨
钾肥(换算为41.6%的K2O) 1725.96万吨
1955年,苏联的化学肥料产量为871.6万吨
(不包括磷粉的产量),其中:
氮肥(换算为硫酸铵) 298.40万吨
磷肥(换算为18.7%的P2O5) 383.37万吨
钾肥(换算为41.6%的K2O) 189.83万吨
1959年,世界上几个国家的单位面积施用化学肥料量(以商品量计算)的情况是:
国别 每市亩平均施用化学肥料量(单位:市斤)
苏联  8.4
美国  22.4
英国  76.0
法国  45.0
西德  144.0
日本  131.0
单位面积施用化学肥料量最高的国家是荷兰和比利时。1957年,荷兰每市亩平均施用量为251.8市斤,比利时为195.5市斤。一般地说,施用化学肥料多的国家,单位面积产量都比较高。

苏联在旧俄时代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化学肥料工业,1913年仅生产化学肥料8.9万吨,占当时世界化学肥料总产量的0.4%,每市亩平均施用量为0.21斤。现有的化学肥料工业几乎全部是伟大的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苏联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基于农业和国防的需要,化学肥料工业得到迅速的发展,1928年化学肥料产量为13.5万吨,1940年增为323.7万吨,十三年间,增加了近23倍;同期,化学肥料消费量由23.4万吨增为316万吨,增加了12.5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很快地恢复了、并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发展了化学肥料工业。1945年到1957年,化学肥料生产量由111.9万吨增为1177.7万吨,增加了9.5倍;消费量由62.4万吨增为1043.2万吨,增加了14.7倍。苏联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单位面积施用化学肥料量的增长也很快。1928年每市亩平均施用量为0.28斤,1940年增为2.8斤,1957年达6.5斤。近年来,苏联对化学肥料工业中新的技术成就,如复合肥料、尿素、液体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的研究和发展,给了很大的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美国施用化学肥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61年,全国化学肥料消费量为14.9万吨,1880年增为68.3万吨,二十年间增加3.6倍;1900年达到247.7万吨,二十年间增加2.6倍;1920年为661.9万吨,二十年间增加1.7倍;1940年为785.3万吨,这二十年间增加还不到20%。可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化学肥料消费量的增长速度是不断下降的。战后,化学肥料消费量激增,1957年达到2590.9万吨,十七年间增加了2.3倍。每市亩平均施用量1942年为2.6斤,1950年增为13.1斤,1957年达20斤。
日本一向对化学肥料的生产和使用十分重视,但是在农业中使用化学肥料比美国约晚半个世纪,直到1900年才开始试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以施用天然有机肥料为主,至1914年才开始广泛施用化学肥料,这一年化学肥料消费量为61万吨。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日本化学肥料消费量增加很快,每市亩平均施用化学肥料量由1919年的18.8斤增为1937年的70.8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几乎停止使用化学肥料,只施用少量的含氮化肥,1946年,天然有机肥料在农用肥料中占90%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化学肥料消费量再次增长。1950年,每市亩平均施用化学肥料量为108.1斤,1955年增为140斤,1957年达161.1斤,1959年略有下降,为131斤。目前,日本的化学肥料产量为化学工业总产量的20%以上。化学肥料中氮肥约占12%。氮肥的生产仅次于美国和西德,居世界第三位。1961年,日本有二十二个工厂生产硫酸铵(不包括副产),十三个工厂生产尿素,九个工厂生产石灰氮,四个工厂生产氯化铵,三个工厂生产硝酸铵,四个工厂生产磷酸铵或硫酸铵。日本生产的化学肥料除供给本国消费外,还输出到南朝鲜、印度尼西亚、印度和菲律宾等地,其中主要出口项目是硫酸铵和尿素。

世界各国的化学肥料生产,因工业发展水平、天然资源、土壤气候、种植的作物品种等条件的不同,而各有特点。
美国农业耕地多,农业劳动力少,农业作物区划较明显,因此在生产的化学肥料中,仅含一种肥效物质的较少,多是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1961年,美国消费混合化学肥料为1,588万吨,占全部化学肥料消费量63.5%。此外,液体肥料在美国的化学肥料生产中居重要地位。
日本火山多,硫矿资源丰富,在化学肥料生产中一直以硫酸铵为主。为了减轻硫酸铵对土壤肥力的破坏(酸化、变硬),同时也生产不少的碱性石灰氮。日本水田多,土壤呈酸性,加以长期大量使用硫酸铵的结果,土壤产生酸化变硬的现象,肥力受到破坏,这成了日本农业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近年来,日本不断减少硫酸铵的施用量,而增加无硫酸根的化学肥料如尿素、氯化铵、氢氰基化钙等的施用量。
国外农业生产的实践证明,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配合使用还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产量的最理想的办法。日本近些年来很重视有机肥料的使用,施用量不断增加,特别高产的农户(如1958年得到全国高产奖的两家稻谷亩产1,400斤的农户)都大量施用厩[jiù]肥、绿肥和堆肥。在意大利,水稻的绿肥施用量大体与化学肥料施用量相等。荷兰、比利时、丹麦、英国、法国等都是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有大量厩肥,对于农业增产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世界上几个主要生产化学肥料的国家很重视发展液体肥料、尿素、复合肥料。
液体肥料,目前主要是液体氮肥(液氨、氨水与氨铬合物),肥效与其它固体氮肥不相上下,但成本低,建厂快,施用效果良好,能节省劳动力,且能促进农业机械化,因此它的发展很快。1949年,全世界共生产液体氮肥29.5万吨
(以含纯氮计,下同),1958年达到109.5万吨,十年间增加了2.7倍。1958年,资本主义国家液体氮肥的产量占这些国家氮肥总产量的16.2%,仅次于硫酸铵、硝酸铵,居第三位。美国是目前生产与使用液体氮肥的主要国家,1945年施用量为9万吨,1958年达59.2万吨,十四年间增加5.5倍。近年来,英国、意大利、法国、挪威、荷兰、西德、日本都对液体氮肥进行研究和试验,社会主义国家中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工作。1956年,苏联施用了液体氮肥1,130吨,1958年达10,460吨,三年间增加8倍多。由于在生产、贮存、运输和施用液体氮肥时都需要一套特殊器械,因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还不能大量生产和施用液体氮肥。
尿素是一种很好的氮肥。它和有机肥料有同样可以避免土壤酸化的优点,同时又是塑料工业与医药的原料,还可以作牲畜饲料。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它,发展很快。1958—1959年度,资本主义国家尿素产量66万吨(以含纯氮计算,下同),1959—1960年增为83万吨,增加了25%。许多国家都在打算建立新的尿素工厂,其年生产能力将约为86.5万吨,其中:澳大利亚6,000吨,比利时23,000吨,巴西55,000吨,加拿大36,000吨,西德25,000吨,印度95,000吨,印度尼西亚100,000吨,日本184,000吨,荷兰31,000吨,巴基斯坦59,000吨,菲律宾30,000吨,南非联邦51,000吨,等等。有些国家氮肥工业本来不发达,如秘鲁、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但也首先发展尿素工业。
用硝酸分解磷矿,生产复合肥料,在肥料生产和农业使用上既合理又经济。这种方法近年来在苏联和欧美一些国家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各国还重视微量元素肥料的研究和采用。苏联已经生产了一批微量元素肥料,特别是硼肥、铜肥和锰肥已卓有成效地应用在农业上。西德制成了一种含N1P2O5、K2O各14%,并含有微量元素硼、铜、锌和钴的全肥。1957年,英国使用的硼、铜、锰和锌四种元素肥料在1.3万吨以上,并制造出由六种微量元素混合组成的新肥料。目前,美国有44个州都在研究玻璃型微量元素的作用。
近几年来,有些国家还极力提倡磷肥工业与冶炼工业的联合,在炼钢过程中同时生产钢渣磷肥(即托马斯磷肥)。法国、西德、比利时、卢森堡和英国都在生产托马斯磷肥。1958—1959年度,欧洲共生产磷肥362.23万吨,其中托马斯磷肥达114.03万吨,占31%以上(不包括波兰的数字)。1959—1960年度,西欧磷肥产量比上一年度增加了5%,而托马斯磷肥产量却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2%。
有些国家很注意化学肥料生产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在氮肥生产中收集氩、氦等惰性气体;在磷肥生产中回收铀、钒、镍、铬等稀有金属;对于其他氟化物的利用特别是对制造氟化氢的研究,已成为原子能和高能燃料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综合利用资源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化学肥料工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