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新鼓楼——半年来的京市第一人民教育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1-14
第4版()
专栏:

新鼓楼
——半年来的京市第一人民教育馆
鼓楼——这所解放前为统治者点缀“民众教育”的民教馆,自从今年三月廿五日复归为人民所有,正式改为京市第一人民教育馆后,由于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该馆干部的一致努力,现在已经成为北城广大市民学习和娱乐的场所,真正发挥了教育人民的作用。
该馆在接管初期,陈列室里陈列的是脱离人民实际生活的残旧模型;阅览室的书籍多是内容反动,充满封建、色情、怪诞的武侠小说,以及僻处东城演乐胡同空具架子的“阅书报处”和钟楼的一座电影院。在这残破糜烂的基础上,半年来清扫旧的,建设新的,逐步地恢复与发展了这一关系着整个北城市民的文化教育事业。
采用三种方式组织市民学习
首先是改造了阅览室。清除了壁上尘封的统治阶级的人物像,代替以介绍新知识的图画和精辟醒目的巨幅标语;审查与淘汰旧书,添购新书。虽在目前困难的经济条件下,到现在仍然有了新书八百余册,连同旧书共一万二千余册。自三月底借阅以来,阅览人数达四万七千八百五十六人,平均每月六千多人,在最多的一天,阅览人数曾达到四百五十余人,和解放前每月平均阅览人数五百人至一千人比较起来,说明了解放后的市民是多么渴望学习!自然,这些是和民教馆干部多方帮助读者学习的努力分不开的。他们共创造了以下三种帮助读者学习的方法:一、组织读书座谈会,组织经常到阅览室阅读的积极分子,通过他们去推动一般读者学习,及时反映情况和意见,以利于改进工作;二、每当一个学习中心确定之后,便集中与此有关的书籍,主动介绍给读者,以便帮助他们学习;三、每逢一个活动中心到来,便收集报上有关材料,剪贴编成资料栏,以供读者学习参考。不少读者还经常挟着笔记本在这儿边看边抄。
各种照片展览 良好的群众教育形式
陈列室在解放前计有陈列品二千八百九十一件,接管后经剔去内容反动及缺乏教育意义者四百四十八件,新添国货陈列品一千余件,现共有陈列品三千四百四十三件,分为自然科学、动植物、卫生、工业、史地等五室陈列。此外该室还经常举办各种照片展览。开馆迄今共举办了九次,照片的内容包括解放区儿童的生活介绍,解放区工业建设,解放区青年工人活跃情形,毛主席抵京,北京入城式,百万雄师下江南,国际和平代表大会,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史实介绍等。参观人数计达一万八千余人。从这个数目字,可以看出这是对群众教育最好的形式之一。它可以使识字的知识分子和不识字的儿童与乡下老大娘,都能通过现实的形象来教育自己,取得斗争经验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扩大补习学校设五种补习班
该馆民校教育工作,半年来也一直在发展与巩固着。从最初学生人数一百六十三名发展到现在的五百四十八名,班数从三班增加到十班。按性质和对象分为:职业训练班、妇女补习班、儿童识字班、工人夜校、店员晨校等。在举办的初期,曾因没有照顾到对象的休息时间和文化水平,一度发生学生学习情绪不高的现象。经检讨后已在纠正中。如请区工委会熟悉工人生活的同志来给工人讲课,学习时间改为隔日制,使民校工作逐渐改善。
定期大众讲座深获群众欢迎
该馆半年来创造出不少教育市民的方法,定期大众讲座便是其中较成功的方法之一。这项工作是从十月十一日才开始的,至今共举办十次,时间是在每星期二、六的晚上六时半至八时,内容是配合着当时的中心任务与学习中心或根据群众的要求来决定,到目前为止,共讲过:“苏联介绍”,“中苏关系”,“失业就业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白皮书”,“预防鼠疫”等问题,采用这一教育方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一般无组织的市民的学习问题,正如听讲的一位老大爷所说:“活了几十岁,想不到今个还有这劲头来学习。过去国民党压根儿就不管这些,今天难得民教馆肯帮助咱,希望往后能更多教给我们些新知识。”显然地,他们是衷心地热爱这一学习方式的。由于工作初步展开,不免还有缺点存在,譬如负责主讲的同志,都是其他机关的干部,时间和精力上不能集中专一,对群众在听讲后提出的问题,未能及时给予解答。此外,还有物质条件的限制,如讲堂狭隘,容纳不了大量群众便是一个例子。对于这些缺点,该馆正在尽力改进中。
另外该馆还在人民商场里附设了三个茶社,茶社内设有通俗书刊、黑板报;设问事问字代笔处,帮助群众解答疑难问题;并利用钟楼电影院开群众晚会,放映幻灯、拉洋片等。此外,并组织市民成立歌咏队、宣传队,配合市政建设中心进行宣传;十月八日,该馆又增辟一游艺室,内设排球、乒乓球、各种棋类、锣鼓等,以开展市民文娱活动。
宣教深入商场茶社组织市民文娱活动
就这样,民教馆在半年来的工作中,已经在广大市民层中扎了根。现在,在北城一带,人们谈起“逛鼓楼”,已经再也不是过去那副“消闲散闷”的心情了,而是把它当作求知识的最心爱的园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