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样样事情靠群众 高寒山区面貌新 大山包公社牛马猪羊年年增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7-02
第1版()
专栏:

样样事情靠群众 高寒山区面貌新
大山包公社牛马猪羊年年增加
据新华社昆明1日电 云南省昭通县大山包人民公社的干部认真向群众学习,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发展畜牧业,使原来畜少粮缺的高寒山区,猪羊牛马逐年增加,粮食生产也有了发展。这个公社在1961年底,集体和个人所有的猪羊牛马共有二万三千九百四十头,和合作化前的1956年底相比较,增加了85.6%;在这个期间,粮食总产量也增加了76%。
大山包公社在拔海二千七百米至三千三百米的高寒山区。气候寒冷,森林缺少,但是山上水源好,草长得旺,天然牧场很多,农民历来就很重视畜牧业,在正常年景下,畜牧业收入要占农民总收入的30%左右。1957年是大山包四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饲养牲畜的第一年,可是到了冬天风雪时期,牲口不能放牧,母畜、幼畜、弱畜和劳役畜冬季又需要加料,饲草不足。当时,干部找饲养员们商量解决冬季饲草的办法。有的饲养员建议,搞畜牧业也要像搞农业一样,要有计算,一年牲口要吃多少饲草,先订出个计划来,安排在农业上生产,免得冬天来了临时现抓。有的说高寒山区的燕麦产量虽然低些,可是麦秆是上好饲草,一亩可收二三百斤,种庄稼不能光顾人吃,不顾饲料。这些意见,使干部们懂得农业和畜牧业必须密切配合。在1958年春播中,各农业社在安排种植计划时,都找饲养员来算了畜牧业的账,弄清楚各种牲畜每年需要农业提供多少饲料和饲草,纳入农业生产计划。这年,全山区在保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同时,有计划地把燕麦面积扩大了,又发动饲养员利用放牧空闲时间种一亩至三亩饲草,冬天饲草不缺了。
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公社干部又抽出一段时间,跟兽医当助手,跟饲养员当徒弟,学习饲养管理方面的知识。公社还领导生产大队、生产队干部和社员总结了饲养管理的经验。
由于饲养管理的改进,到1959年年底,全社牲畜比1958年底增加了24%。畜群增加以后,添了不少新的饲养员,可是他们缺乏放牧经验,一部分牲畜的膘情下降了。公社发现这种情况后,立即进行了讨论。又分头到各大队去作调查。公社党委书记徐嘉荣到了牲畜膘情较好的马路大队,一了解,原来这个大队七十三个饲养员当中,有六十个是有放牧经验、责任心强的社员,这批饲养员从1956年以来一直没更换过,到大羊窝大队调查,发现这个大队有个老饲养员费国安,放羊是个“好把式”,但1956年生产队一度把他调去干别的活,把一群绵羊交给没有经验的新饲养员去放,只一两个月工夫,羊的膘情就下降了。通过这些调查,找出了原因,公社召开了各队干部会议,摆出调查材料,让大家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保证畜牧业发展得好,一定要挑选一批责任心强、有放牧经验的饲养员,并且要固定下来,不能随便掉换。于是,全社固定了一支六百多人的饲养员队伍。
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全社到1960年底的牲畜存栏数,又比1959年底增加。但是,又发生牲畜和农业争土地、争劳力等矛盾。公社领导干部又向群众请教。有些社员说:“卖发卖发,不卖不发。”他们主张牲畜发展应根据目前条件保持一定的存栏数,超过这个存栏数就合理淘汰一批老畜,或卖出一部分牲畜去支援其他缺少牲畜的地区。否则,不仅会影响农业的发展,而且老畜不适时淘汰,反而影响牲畜本身的发展。这个意见给干部们很大的启发。从1961年开始,他们就有计划地淘汰,这一年共卖出和宰杀羊一千五百三十六只、猪五千一百五十四头、牛一百六十一头、马一百七十九头。这样,增加了集体和社员收入,改善了社员生活,解决了农牧业争地、争劳动力的矛盾,全社还卖给国家肥猪六百一十九头,卖给兄弟社队仔猪三千三百七十头。由于老畜淘汰了,饲养管理力量充实了,幼畜壮畜得到更好的饲养,牲畜死亡率也下降了。
现在,大山包正是牲畜配种的好季节,全社应当配种的母马已经全部配了种,近三千只适龄母羊也有半数配了种,6月份内即可全部配完。社员们正满怀信心地从各方面努力,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