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阅读
  • 0回复

萝北农场第九分场职工发扬艰苦奋斗革命传统 勤俭办场连年提供大量商品粮 1958年底以来,在黑龙江畔开荒七万多亩,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一千五百多万斤,上缴利润八十四万多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7-03
第1版()
专栏:

萝北农场第九分场职工发扬艰苦奋斗革命传统
勤俭办场连年提供大量商品粮
1958年底以来,在黑龙江畔开荒七万多亩,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一千五百多万斤,上缴利润八十四万多元
新华社哈尔滨2日电 由人民解放军转业官兵和志愿参加边疆建设的城市青年组成的国营萝北农场第九分场,从1958年底在黑龙江畔的荒原上建场以来,已经开垦了七万多亩土地,生产粮食二千七百五十一万六千斤,为国家提供商品粮食一千五百二十七万六千斤,同时向国家上缴利润八十四万多元。现在全场职工正在克服干旱等不利的自然条件,紧张地投入以机械中耕为中心的田间管理工作,争取今年生产更多的粮食。
这个分场能够在建场的初期就为国家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是由于全场职工从建场开始,就明确提出要勤俭建农场,多为国家生产粮食。他们不畏困难,千方百计地争取丰收。1959年进行第一次春播的时候,人手少,机械不全,缺少住房,当时有少数人主张先盖房子后种地,多数人主张先生产后盖房。于是,农场的领导干部们就在一个破烂的菜窖里举行了一次会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统一了认识,决定先种地,抽空盖房子。这个决定得到了职工们的一致拥护,生产时,他们吃饭、睡觉都在田间搭起的临时窝铺或帐篷里,牵引机不够就人拉播种机;人手不够,一个人就顶几个角色。就这样,终于抢种上地,夺得了第一年丰收。1960年春播的时候,阴雨连绵,桃花水泛滥,到处是烂泥浆,不仅拖拉机开不进地里去,而且由于道路泥泞,交通阻塞,机具和其他生产物资也运不进去。为了克服困难,不误农时,全场职工一齐出动,冒雨开辟水、陆两条运输线。水路过去从来没有人走过,草深障碍多;旱路往返七十里,要通过三十多里水洼塘,而且那时春冻刚化,水面还结着冰。经过职工们英勇顽强地克服困难,运送了九万斤机车用油,保证了适时播种。1961年正当播种时,干旱了三十多天,麦收时,又连续下了二十多天雨,全场职工抗旱种,抗涝收,使三万多亩小麦得到了比较好的收成。
这个分场的职工能以这样艰苦奋斗,连年战胜困难,向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食,是因为学习了“南泥湾”的革命精神和传统作风,勤俭建场办场。这个分场的党委书记、场长原来都是解放军的军官,其余的领导干部也大部分是转业军官,他们把人民解放军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带到这里来了,并且经常以“南泥湾”的作风教育职工。处处以身作则,精打细算,勤俭生产。党委书记、场长等领导干部,到现在还是合用一张办公桌;全场职工非常重视勤俭节约,每次收获以后,都要下田把散落的粮食拾回来。
农场的干部和职工还努力学习和钻研业务,比较快地掌握了机械化作业,发挥了机械化生产的优越性。全场共有拖拉机三十三个混合台,联合收割机十台,机务人员二百多人,其中90%以上是新手。他们运用“老兵带新兵”、办短期训练班、开技术交流会等办法,培养新技术人材。由于他们在业务上进步较快,保证了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以机械化水平较高的第一生产队为例,去年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七万多斤,全队三年的粮食商品率平均达到79%还多。
这个分场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还利用农副产品和天然大草原,发展畜牧业。现在,全场共饲养猪二百九十五头,家禽一千多只,羊一百多只。
今春这个分场由于遭受干旱,春小麦生长不够好。现在职工们正集中一切人力和机械力量,全力进行大豆、玉米等大秋作物的中耕锄草工作。为了消灭草荒,他们在春播以前就采取了合理轮茬和封闭锄草等综合灭草措施,在大秋作物出苗以后,又大力消灭垅台上和垅沟里的杂草,力争多打粮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