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像杨柳一样 插在哪里 活在哪里——程高位“三上三下”建设家乡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7-08
第2版()
专栏:

像杨柳一样 插在哪里 活在哪里
——程高位“三上三下”建设家乡的事迹
党沛 耀先
陕西石泉县长安公社七里大队的社员都说:党支部书记程高位同志,是一个能上能下、不畏艰难、献身山区建设的好干部。他三上三下建设家乡的事迹,在这一带传为美谈。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
“共产党员要像杨柳一样,插在哪里活在哪里,党要自己干啥,自己就干啥。”程高位同志,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互助合作运动开始时,他背上行李,走出乡政府,回到家乡七里沟,领导群众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农业社。当时,他是长水乡的乡长。当他回到七里沟时,群众高兴极了,这个问:“老程,你回来了?”那个说:“回来得好,这下办社可有领头的了。”群众走合作化道路的热情,深深地感动了程高位,他成天活动在辽阔零散的山村里,一户一户地访问群众,一个一个地串联积极分子。不几天,就在七里沟建起了一个二十九户人家的农业社。以后又帮助雷家沟群众办了另一个农业社。由于他办社有经验,1956年被县委调到农村工作部工作。
1957年,党提出上山下乡、建设山区的号召,程高位第二次回到了七里沟,领导社员投入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1958年,公社成立后,他当选为长水管理区党总支书记。以后,党提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程高位同志第三次回到了七里沟。这次,社员们虽然像过去一样,热情地欢迎他回来,可是背地里有些社员议论开了:“用时调上去,不用放下来,就和穿袄脱裤子一样。”程高位同志听到这些话,并没有责怪社员,反而觉得这话说对了。他认为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要能上能下,党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
依靠集体战胜困难
1959年夏季,当他第三次回到七里沟时,这里因为天旱等等原因,夏田减产了,社员都吃国家供应的粮食,生产上的困难也很大。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程高位如同土改和办社时一样,同队干部一起,翻山越沟,逐户访问社员,一方面帮助大家安排生活,一方面分析减产原因,讨论怎样战胜困难?依靠谁来战胜困难?在他的领导下,七里沟的社员们展开了一场大讨论,通过讨论、算账,以及深入宣传人民公社的各项政策,终于使社员们坚定了依靠集体克服困难的信心。为了争取多种些粮食,这年秋天,程高位带领一百多名社员上山开荒,他苦干实干,有力地鼓舞了社员的干劲,半个多月就开荒一百多亩。队里籽种不够,他又领着社员到三十里外去挑籽种。这一年光扩种一项,就增产了三万多斤粮食。他还领导全队社员,运用集体力量,改造了不少瘠薄山地,在林区实行了林粮间作,起了很大作用。七里沟有许多缓坡地,原来石头很多,土质瘠薄。他同干部、社员商量,划区包工,利用春冬两季农闲空隙,新修梯田三百多亩,比原来增产一倍以上;在一千二百亩林区,有五百亩实行了林粮间作。社员高兴地说:“我们增产的粮食,是老程领导大家,从石头窝里掏出来的”。
摸到山区增产的道路
对穷山恶水多年的斗争,使程高位摸索出山区增产粮食的道路。根据当地群众的实践,凡是在天旱的情况下,深山比浅山产量大,阴坡比阳坡收得多;早苕、早玉米比晚种的收得多;实行林粮间作比浅山无林地单种粮食收得多。去年,这里天旱,大队因地制宜地增种了早玉米,扩大了林粮间作面积,结果获得了好收成。
在近几年对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他特别注意贯彻以林促粮和以牧促粮的增产方针。全大队从1959年到现在,共开荒地三百多亩,实行林粮间作的土地达八百多亩。开荒增种、林粮间作,需要大量的肥料,他又亲自抓养猪事业。一次,程高位来到第二生产队陆重荣家,发现这里的两条猪,一条肥、一条瘦,经过详细了解,原来瘦的是公养猪,肥的是私养猪。为什么公养猪瘦呢?社员说:“饲料不够猪吃,喂肥喂瘦都是六十分工。”程高位从这里发现养猪记工报酬不合理,影响了社员的积极性,他建议队委会进行讨论,改变原来公私合养猪按头记工分的做法,实行了按斤记工分、超定额奖励的办法。另外,还按社员养猪多少,每头拨了二分生荒地,作为增种饲料用,这样就调动了社员养猪的积极性。现在,全队每户平均二头猪,光社员给队里公养的就有一百五十多头。猪多肥多,队里逐年扩大了施肥面积,在1960年和1961年连续干旱的情况下,七里大队连年增产,超额完成交售粮食任务,去年多卖余粮二万六千多斤,队内还存储备粮五千多斤。
(原载《陕西日报》,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四川武胜县白庙公社一大队第七生产队的社员进行田间管理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