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温故而知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7-12
第6版()
专栏:

“温故而知新”
郭沫若
“枯木朽株”四字,我在《枯木朽株解》中,以为出于司马相如《谏猎疏》。今案邹阳《自狱中上梁孝王自明书》中已有此四字。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路(汉书无“路”字),人(《汉书》作“众”)无不按剑相眄[miǎn]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蟠木根柢,轮囷[jūn]离诡(《汉书》作“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汉书》无“何则”二字)?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故无因至前(《汉书》“因”下有“而”字),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汉书》简化为“随珠和璧”四字),犹(《汉书》作“秖”)结怨而不见德。故有人先谈(《汉书》作“游”),则以(《汉书》无“以”字)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贱(《汉书》作“羸[léi]”)。虽包(《汉书》作“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欲尽忠当世之君(《汉书》无此七字),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思(《汉书》作“神”)、欲开忠信、辅人主之治(《汉书》作“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有(《汉书》作“袭”)按剑相眄之迹(《汉书》“迹”下有“矣”字)。是使布衣(《汉书》有“之士”二字)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试译成今文如下:“我听见说过:随侯的明月珠、卞和的夜光璧,尽管是稀世之宝,但如果你在暗中投向路过的人,那么任何人都会把腰间的佩剑提起来愣着你。为什么?因为事先没有打招呼、突然而来。蟠根错节的老木头,尽管鼓努古怪,却可以做成为皇上的车辇。为什么?因为皇上的左右已经先看好了,而加以吹嘘。
由此可见,事先没有打招呼,突然而来,哪怕你是随侯的明月珠、卞和的夜光璧,也只好惹人恨而得不到重视。如果事先有人吹嘘,那么枯木朽株也可以建立功劳而不被人遗弃。
如今还没有得志的读书人,既没有钱财,也没有地位。尽管怀抱着唐尧、虞舜的本领,掌握着伊尹、管仲的辩才,蕴含着龙逢、比干的意志,想尽忠于当世的帝王,但素来没人预作介绍,那么哪怕你费尽心力,想开诚布公,辅佐帝王治理人民,而帝王的表态必然是提起腰间的宝剑来愣着你。这样便使不得志的读书人没有机会像枯木朽株那样,来尽其效用了”。
邹阳书中的“枯木朽株”是指可以“为万乘器”的“蟠木根柢、轮囷离诡”。这种极其坚实的千年古老木材,事实上并非枯朽。只是邹阳要以此自比,故在修辞上客气一番,加上了枯朽的字样。
梁孝王刘武是汉文帝的次子,他的哥哥就是汉景帝。邹阳这封《狱中自明书》,是在他还没有受到梁孝王重视之前,为梁孝王的近臣羊胜、公孙诡所谗[chán]毁,因而被投在狱中,为了自行表白而写的。因此,这封书的年代应在汉文帝时。但无论怎样,邹阳是司马相如的先辈。司马相如在《谏猎疏》中用了“枯木朽株”四字,无疑是采用了邹阳《狱中自明书》中的陈语。
但在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枯木朽株”在司马相如是用来表示“为害”的敌对力量,而在邹阳则是用来表示“为万乘器”的友好力量。虽然同是四个字,而可以用为友,可以用为敌。
那么,毛主席《渔家傲》中的“枯木朽株齐努力”,到底是友,还是敌呢?
我在《喜读毛主席的词六首》中讲为了友,在《枯木朽株解》中作了更正,又讲了为敌。读者有人写信来提出意见,以为仍应该讲为友。如果根据邹阳的用法,可能主持为友说的朋友会更加自信了。
我的看法是:不必拘泥于邹阳和司马相如的用法如何,而应当追求毛主席写那首词的战役形势。
我在《枯木朽株解》中已经说过:
“有参加过当时战役的同志告诉我:当时红军是在白云山上,敌军在山下,由三路进攻。红军从山头攻下,以高屋建瓴之势,粉碎了敌人,真犹如飞将军自天而降。”了解了这样的形势来读主席的词,那就只好把“枯木朽株”解为腐恶的敌人。邹阳为了自己谦虚,可以把好木料形容为枯朽;但毛主席决不会谦人民之虚,而把人民群众形容为枯朽。
古人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今天实在得到了一个实感。邹阳的《狱中自明书》和司马相如的《谏猎疏》,小时候是读得烂熟的。几十年来没有读它们了,已经还给了老师。现在又来阅读,实在是收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温故”自然是温邹阳和司马相如文词之故,“知新”则是知毛主席思想之新。
一九六二年六月十八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