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靠近农民便于修造 分散生产成本降低 闻喜县红炉下队炉匠下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7-15
第2版()
专栏:

靠近农民便于修造 分散生产成本降低
闻喜县红炉下队炉匠下乡
本报太原14日电 夏收开镰前,不少生产队的干部到山西闻喜县手工业局,要求调几盘红炉给他们修造农具。手工业局的负责同志都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但有一个问题不解:往常,生产队是来要农具的人多,为什么今年却偏偏要调红炉下乡?
为了揭开这个谜,县手工业局连续开了几次会,并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调查证明,全县红炉过分集中,农民修造农具很不方便,有些产品还不能适应当地农民的需要。这个县有二十一个公社、三百二十三个大队,各公社分布在高原、丘陵、平川等不同地区,耕作方法和使用的农具差别很大。但是过去全县的红炉工人,都集中在九个集镇上,尽管他们采取了许多措施,生产各种不同规格的农具,仍不能满足不同地区的多种需要。县手工业局根据群众要求,经过这番调查研究,决定把大部分红炉下放到大队和生产队。全县二百九十盘红炉,已经有二百四十三盘下放到大队和生产队。在集镇上只保留了四十多盘,生产一些大中型的农具,供应全县的需要和作地区之间的调济。
红炉下放后,归生产队负责经营管理;业务上受县、社手工业管理部门指导;所需原料如煤、铁和工具等,由县手工业局统筹供应。炉匠下放后的工资和口粮,一般采取两种形式解决:(一)炉匠自行经营,他们以收入的一部分购买自己的口粮;(二)参加生产队统一分配,劳动超过定额可以得奖,超额部分上缴大队或生产队。一般说,后一种办法较好。因为作为一般社员统一参加分配,可以解决炉匠家属的吃粮问题,有利于他们在生产队安家落户。
红炉下放以后,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许多长期停止生产的农具,和群众见了面。今年夏收夏种用的工具,就有三十一种名牌产品恢复生产,七十多种日用小农具也和群众见了面。随同红炉下放在畖底村的钢钎名匠张德龙,曾是这一带群众熟悉的炉匠。这次下放后,生产队为他配备了徒工,陆续制出了好几年没有供应的十几种产品,受到群众的好评。
炉匠到队,接近了群众,产品规格、质量更适合生产者的需要。比如,张德龙打的钢钎,就是因人制宜制作出来的。年轻人体力壮,愿意要重的,他就给打五斤半重的;给年纪大的人或妇女打的钢钎,就只有四斤多。
“质量好,花钱少。”这是群众给下放红炉工人的产品的评价。过去,一张钢钎除包括原料、燃料、加工费用外,还要加上工厂的车间经费、行政管理费等,因此每张售价要十二元多;现在红炉到队,只收原料、燃料费和加工费,每张钎只卖八元多一点,比原来降低了三分之一。据县手工业局办公室的统计,红炉到队后,其它农具销售价格也普遍降低了15%到20%左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