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在“列宁号”原子破冰船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7-17
第4版()
专栏:苏联通讯

在“列宁号”原子破冰船上
6月初的一个早晨,我们从摩尔曼斯克港的码头乘上汽艇,驶向停留在科拉湾中的“列宁号”原子破冰船。这一天,我们参观了世界上第一艘原子破冰船的先进技术,乘着“列宁号”在浩瀚的巴伦支海上作了一次愉快的旅行。
汽艇驶出停满了渔船的码头之后,我们就看到了这艘巨大的原子破冰船,黑油油的船体上面写着雪白的“列宁”字样,奶黄色的船舱像一座高大的多层楼房。它没有一般轮船所不可缺少的烟囱,尾部的甲板上停着一架直升飞机,这是“列宁号”在航行时用来侦察前方冰情的。
我们沿着挂梯登上“列宁号”,被引到会议厅中。三十四岁的船长索科洛夫向我们简略地介绍了“列宁号”的概况后,由总工程师斯切法诺维奇等人陪同我们参观。
这时“列宁号”已起碇沿着科拉湾直向巴伦支海驶去,因为还未驶出海湾,所以航行速度不大,到了海上时速可达十八海里(合三十多公里)。斯切法诺维奇说,对破冰船来说,重要的不是行驶速度而是破冰的威力,一般破冰船只能破一米多厚的冰,而“列宁号”可以顺利地轧破二米半,甚至更厚的冰层。我们从会议厅出来站在船尾甲板上向船首望去愈发感到船体宽广巨大,船的长度足有一百三十四米,船身最宽处近二十八米。
我们首先参观了破冰船的心脏——原子反应堆的装置,它处在破冰船正中心的中央机房里。在进入中央机房之前,工作人员发给我们每人一支铜壳的自来水笔型的放射线测定计,要我们插在左胸前的口袋上。一切就绪之后,我们跨进了有密封设备的舱门,这里面积不大,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是不进这里来的,这里的一切给人以一种神秘的感觉,两旁是各种仪器和表盘,上面的指针无声地走动着,信号灯发着萤萤的绿光,而旁边的红灯是暗的,这表示这里没有放射性危险。
走过一个狭窄的小室我们登上了铁梯,三个井台样的原子反应堆就呈现在我们脚下了,许多根数米长的金属杆棒垂直伸到圆形的“井盖”下面的深处,这是用来控制原子核反应的装置。机房内非常安静,但是反应堆中的铀原子核此刻正在连续不断地发生分裂,发出大量的热能。斯切法诺维奇告诉我们,用原子能作破冰船的动力的基本原理,是用铀235的原子反应堆作锅炉,在反应堆中,由原子核分裂产生的热,把在闭路内循环的在二百大气压力下第一回路的水加热到三百二十五度,然后第一回路的水传热给第二回路的水,使之变为蒸汽,蒸汽就推动透平机组,透平机发出的电流使螺旋桨转动起来。“列宁”号上装有三个反应堆,每个反应堆带有八十公斤铀,平时只开动两个,一个备用。为了使耗铀平均,三个反应堆是轮流开动的。就是这些反应堆使破冰船的发动机的功率达到四万四千马力。破冰船投入生产两年多来一直没有加过铀。计划在明年重新加铀。“列宁号”一天只需用四十五克铀,即一个火柴盒能容下的铀就足够“列宁号”航行一昼夜。“列宁号”一次所带的铀就可供一年多不靠岸连续航行。
参观完反应堆离开中央机房时,我们观察了自己佩带的放射线测定计,上面的指示线仍停留在零度上,就是说我们都安然无恙。
从中央机房出来,我们到了“动力和生命力操纵台”,这是“列宁号”的精神中枢。三位年轻工程师在这里注视着操纵台前排得密密的仪表,数以十计的红色和绿色的信号灯忽明忽灭,他们从这些仪表和信号灯上可以知道反应堆工作的全部情况。接着我们依次参观发电机房和其他辅助机房。船内最大的一台电动机达一万九千六百马力,其次两台各为九千八百马力。据说,船上各种用途的大小电动机约有五百台,电站所发出的电力足够一个小城市的用电,单是安装的电缆总长度就有四百公里。
我们在破冰船上走过一条条曲曲折折但十分清洁的走廊,参观了各种舱室(船上共有九百多个不同用途的房间)。船员的寝室有单人的也有双人的,里面的家具陈设都很精美,这给长期航行在北极地区的海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休息条件。船上还设有电影放映装置的俱乐部,宽敞的食堂,附有手术室和透视室的医疗所,三个床位的病房,藏书七千五百册的图书馆。
正午时分,我们已航行在波涛滚滚的巴伦支海上了,从北冰洋刮来的彻骨寒风夹着点点雪花迎面扑来,几乎使人忘掉现在正是初夏的季节。在甲板上饱赏北海风光之后,我们又被邀请到会议厅进餐。这时主人们又向我们介绍了“列宁号”投入生产以来两次航行的经过。
1960年7月“列宁号”开始第一次航行。初航从摩尔曼斯克出发向东直达比里基次克海峡,前后连续航行三个多月,在冰封的北海航线上打开了一条“冰上运河”,使大批海船顺利通过。在这次航行中为了试验破冰船的能力,“列宁号”特地挑选了冰层坚厚的地段航行。在这次航行中则是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只要船头一冲到冰上,冰层立刻哗啦啦地被破得四分五裂。初航结果证明:“列宁号”无论在哪方面都是非常优异的。
去年“列宁号”又完成了第二次航行,这次航行西起科拉半岛,东抵楚克奇海,连续航行八千海里,其中五千海里是在坚冰封冻的海上航行的。在高纬度上连续航行这么长的距离,这在北海航行史上还是第一次。“列宁号”在这次航行中除为北海船队开辟道路外,还把前往北极建立第十浮冰站的十四位科学人员和物资运送到指定地点。这又是一个创举,因为过去从来没有任何船只能够冲破高纬度上的坚冰,也抵挡不住那里的恶劣气候。过去这种复杂的运送任务都是由飞机来完成的。
时间已是下午七时多了,“列宁号”徐徐驶回科拉湾,我们不觉已返回摩尔曼斯克港。临别前船长和工程师告诉我们,几天后,“列宁号”又将开始第三次航行了,这比往年提早了一个月。
本报记者 沈一鸣(附图片)
“列宁号”原子破冰船的原子反应堆装置舱的一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