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华罗庚教授谈自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7-18
第2版()
专栏:

华罗庚教授谈自学
应养成自学习惯
记者在最近访问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时,了解到一些在职、在学和在家自学的知识青年向他提出了一个共同有兴趣的问题——怎样进行自学。华罗庚教授从初中毕业以后,就是依靠自学而逐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的。他就这个问题向记者畅谈了他自己的切身体会。
华罗庚说:“自学的问题不仅是青年人的问题,也是我们老一辈人的问题,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都应该养成自学的习惯。”他说:“学校教育对青年来说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无论如何总不会所有的人都能从小学念到大学,而且他们终究还要离开学校。即使在学校学习期间,也还要自学得好。一个人的一生中,自学的时间总是要比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长,所以说,自学之路是知识青年都要经过的,自学的习惯是早晚都要养成的。”
自学的“秘诀”
怎样进行自学?华罗庚认为,这没有什么“秘诀”,要说有的话,那就是要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踏踏实实地学习。要循序渐进,千万急躁不得。谈到他初中毕业后的自学情况时,他说:“那时我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急躁,贪多贪快,不够实事求是,结果还是不行,发现了‘夹生饭’,不得不又回头。后来我就宁肯比在学校里学得慢些,练习宁肯做得多些。就这样,我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才学完了高中的课程,因为学得比较扎实,后来在学习大学的课程时就比较快了。几年前,我又把一些中学的有关基础课程读了一遍。我的体会是,基础总是要打得牢固,学得宽厚些才好。”谈到这里,他拿出了他过去在自学中的一本厚厚的习题簿,记者看到虽然里面字的墨迹已褪色变黄了,但是字写得很工整,可以看出他那时习题做得很认真。他说:“至今我还常常翻翻它,仍然有参考价值。”
华罗庚在自学中还体会到,要能够切实地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就必须经常了解自己的“底”在哪里,“不怕低,就怕不知底”,最怕的是“高空作业”,悬在半空中。他说:“经常利用各种机会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如果是在学习中学和大学的课程,就可以从正在学校学习的过去的同学中,找些作业题、考试题来做,还可以找好几个学校的题目来比较一下。”他还说:“自学中还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前辈请教,向周围的人请教。我过去在自学数学的过程中就得到前辈数学家的不少指点,这对我是很大的帮助。”
要敢于去接触未知
“自学也要有个计划,学些什么课程,怎样安排,怎么学法,要胸中有数。”他认为,一般地说,首先要复习好已经学过的功课,然后再逐步学习高一级的课程。正在工作和生产劳动岗位上的知识青年,还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结合工作、生产的需要去自学。即使是从大学毕业的,现在已经是科学研究人员、教师或机关干部的青年,也要根据国家的需要和自己的条件,考虑自学什么,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最好也还要有个自学的计划。
他又说:“自学是要比在学校里学习艰苦些,困难也可能多些,但是要敢于去接触未知,要踏实地思考问题,不怕困难,不怕艰苦。最重要的是要有毅力,坚持不懈,锲[qiè]而不舍。”他还说:“要做到坚持不懈也并不容易。有时一个问题不是一下就能学懂,没有坚韧的学习精神,往往就会半途而废。有的问题看来是学懂了,但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不懂了,还要再学,要不怕反复。对容易学懂的问题也不能让它马虎过去。学懂了的问题也还要经常练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以求温故知新。”
什么是“天才”
有的青年人说,自学既然这么不容易,那就得有点“天才”的人才能学好。什么是“天才”呢?华罗庚教授根据自己的体会认为,“努力学习就是充分发挥天才”。他说:“我不否认人有天资的差别,但是根本的问题是勤奋的问题。我小时候念书时,家里人说我笨,老师也说我没有学数学的特别才能。这对我来说,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我知道自己不行,就更加努力。经常反问自己:我努力得够不够?坚持性够不够?”
华罗庚在谈话的最后热情地说:“今天青年们在自学中受到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处处都有老师,这样好的学习条件是我们老一辈人过去所想像不到的。我相信,今天的青年人将来一定会超过我们老一辈人。” 新华社记者 傅 军 王俊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