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梅花岭下的史可法祠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7-22
第6版()
专栏:

  梅花岭下的史可法祠墓
  耿鉴庭
扬州广储门外重宁寺东南,有一座小山——梅花岭,明代民族英雄史可法的祠墓,就修筑在梅花岭下。
公元1645年初夏,清军在占领淮河流域后,趁势包围了南京的门户——扬州,史可法在外无援兵、内缺粮草的险恶情况下,率领军队坚守孤城,英勇抗击清兵,支持了十天之久。到四月二十五日,城西北角被清军轰倒,清军才从缺口冲进扬州城。史可法眼见局势已不可挽回,举刀自杀未成,被清兵俘去。清豫王多铎多次诱降,都被史可法严词拒绝。他坚定地表示:“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终于慷慨就义。后来,史可法的部将史德威到扬州城内寻找他的尸体。但经过清军大屠杀后,扬州尸横遍地;加上气候炎热,许多尸体已腐烂,无法辨认。史德威尽了很大的努力,始终没有找到史可法的尸体,仅仅捡到一只靴子。第二年清明前一天,史德威只好拿着史可法生前用的笏[hù]和穿的袍子,连同找到的靴子,在梅花岭下城河边为他立了一个袍笏冢,这就是今天的史可法墓。史可法死后,扬州的百姓为了纪念自己的民族英雄,每年清明都来祭扫,并陆续修建了飨[xiǎng]堂、祠殿和其他建筑物。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把梅花岭列为“禁区”。祠内所存史可法所铸的铁炮,被日军劫走了,建筑物也多被破坏。抗战胜利后,祠堂更被国民党反动军队蹧蹋得破落不堪。
扬州解放的第二年,人民政府即着手整修被敌人破坏的史公祠墓,并在史公祠内设立扬州博物馆,馆内陈列了有关扬州的历史文物、文献以及有关的石刻。
经过修整的史可法祠墓,如今面目已焕然一新,四周景色宜人。过了新建的神道石桥,便是墓门和巍峨的飨堂,飨堂的后面,是袍笏冢,墓前立有石碑,门上嵌有“史忠正公墓”石额。墓碑及门旁各有石狮一对,墓前的石炉和花坛里的石礅,看上去古意盎然,益增庄严肃穆之感。道旁花台上,排列着许多铁炮弹,是拆城时在南门一带挖出的。据考证,是史可法守城的遗物。门内之土阜,解放后,改垒了假山、玲珑朴素,为已故画家兼园艺家余继之所设计,阜旁旧阁,亦经重建,阁称“读书楼”,亦称“梅花仙馆”,现阁上悬革命烈士像,阁下为博物馆之扬州八怪作品陈列室。阁外东墙,嵌史可法遗像及题跋,及与史可法同时尽节的盐运使杨振熙的遗像和题跋。阁的西北,为遗墨厅,嵌有史可法遗墨石刻三石(家书一石,复多尔衮书二石)。在遗墨厅的南方,是和飨殿平行的祠殿,殿内正中有一方龛[kān],中隔为二,前半供史可法朱衣纱帽遗像,后半张挂史可法所铸铁炮拓本。龛两面雕刻,前为透雕竹石,后为平板深刻的梅花,均为清末扬州名画家陈锡蕃构图,名雕手张栋臣所刻。殿的四周,满布着有关史可法的历史文物,有画像,也有名家的诗文题字和墨迹。殿内匾对很多。
今年7月15日(阴历六月十四日),是史可法诞生三百六十周年纪念日。流光已经过去了三百六十年,可是史可法英勇抗击清兵侵略的壮烈事迹,和他那高贵的民族气节,在我国人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激发着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他的英名,在我国历史上将永远放射出不朽的光芒!(附图片)
  史可法书写的对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