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财政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7-24
第5版()
专栏:

财政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葛致达
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是国家有计划地动员和分配资金、以保证不断扩大社会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国家通过资金活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进行监督的重要工具。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通过资金分配的活动实现它的双重职能:既为发展生产服务,又进行财政监督。为生产服务与进行财政监督,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要为发展生产服务,就离不开财政监督;进行财政监督,也正是为了更好地为发展生产服务。
为生产服务,促进生产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最根本的任务。生产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财政的基础。财政收入是在生产中创造的,财政支出又大部分用于生产。资金的积累和使用,都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生产决定财政。离开生产,财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财政部门应当关心生产,应当经常深入到企业中去,深入到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队中去,了解企业和农业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了解资金周转和使用情况,从财政管理方面协助企业、协助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加强经济核算,把资金和物资安排好,使用好,充分发挥资金和物资的使用效能。
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影响生产。财政既作为动员和分配资金的重要工具,它就有义务和责任监督资金的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通过财政监督,反过来对生产起促进的作用。财政部门是管理财政收支的,收入要靠生产单位缴纳,支出要拨给各个单位使用。因此,在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上,一方面要提倡企业和社队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某些企业、社队只从本单位的局部利益出发,发生挤占国家财政收入,乱挤财政支出,挪用自有流动资金等情况,还要进行必要的财政监督。绝不能把企业自觉性和国家财政监督对立起来,而应当在坚决依靠企业自觉的同时,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督,把两者正确地结合起来。
财政监督的重要意义
财政监督是国家利用货币形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的监督,它是通过财政、税务部门的提取利润、征税和拨付款项等收支活动来实现的。财政监督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各部门、各企业、各农村人民公社加强经济核算,厉行增产节约。列宁曾经指出:“统计和监督是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安排好’,并使它能正确地进行工作所必需的主要条件。”(《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第460页)可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财政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财政收支活动,能够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实行全面的监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和货币关系的存在,产品的计算和分配,商品的交换和流通,都是通过货币形式进行的。因此,只有借助货币监督,才能对经济活动进行比较全面的监督。其次,国家利用货币形式进行监督,能够及时地反映问题。实行财政监督,可以通过各部门、各企业的业务活动,把各部门、各企业经营情况和问题,及时地反映出来。它像一面镜子,通过价值形态来反映问题。比如,某个企业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支付货款,能够按期归还欠银行的贷款,按期上交税款和利润,那就说明它的生产经营不错;反之,如果某个企业没有钱支付货款,不能按期归还银行贷款,不能按期交纳税款和利润,那就说明这个企业在生产经营上一定出了问题。这一切,财政部门从财政报表和财务报表等有关资料中,就可以看出来。再次,财政监督,不仅能够发现和暴露企业中的缺点,而且能够帮助和推动企业克服缺点。比如说,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发生了亏损,资金周转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监督,发现了问题,找出了问题的关键,就可以帮助和推动企业采取措施,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克服缺点,扭转亏损和资金周转的困难,使生产重新走上正常的轨道。
有人说:“加强财政监督,对企业限制得这样紧,财政部门是否还有生产观点呢?”回答是肯定的。财政部门在任何时候都要有生产观点。“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经济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方针,问题在于怎样才是正确的生产观点呢?是不问计划,不问制度,要钱就给,随便使用,才算支持生产呢?还是按计划办事,按制度办事,该给的钱积极供应,不该用的钱坚决限制使用,才算支持生产呢?我们认为,如果不按国家计划,不按制度,财政都一概加以支持,那不是全面的生产观点。这样做,不能保证国家计划的实现,不能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不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实质上是与生产观点相违反的。因此,财政部门要支持的是计划内的、制度内的为国民经济计划所要求的生产,而计划外的、制度外的支出要坚决堵住。不支持那些计划外的生产,正是为了支持和保证那些计划内的生产。限制那些违反计划和制度的现象,正是为了保证按计划、按制度办事。
有人认为:财政监督与为生产服务是矛盾的。要为生产服务,就应当无限制、无条件地满足企业所提出的资金要求;如果财政对企业实行监督,加以限制,那就是不相信企业,干涉了企业经济活动,会给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同其他部门是分工协作的关系,财政不仅有服务生产的一面,还有监督生产的一面,监督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生产。为生产服务和实行监督是互相结合的。把财政看成只讲服务,不讲监督,那是把财政和企业的关系完全对立起来,没有充分认识财政的作用。财政的监督,只要是从关心生产出发,从热情帮助出发,并且采取正确的措施,那末,这种监督就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对企业生产有好处的。不把服务看成是积极的,把监督看成是消极的,因而只讲服务,不讲监督,只讲支持,不讲限制,只讲协作,不讲斗争,这是错误的。财政部门放弃监督,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职责。
当然,也要防止另外一种偏向,那就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以致对企业管理得过严、过死,损害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这样,势必影响企业的正常经济活动,给生产造成不利的后果。这也是错误的,也是应当防止的。
如何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
如何正确地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呢?第一,财政资金的积累和分配,必须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的领导下,根据国家的政策、制度来进行。把应当收的款项(利润、税收等)全部收起来,应当开支的款项切实保证开支,这是主要的一方面;对于不该收的坚决不收,不该开支的坚决制止,这一方面也丝毫不能放松。要做好监督工作,财政部门要经常深入实际,检查国家方针、政策和财政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于坚决执行政策、坚持制度、在增加收入和节约支出方面有显著成绩的,应当予以表扬;对于违反政策、违反制度的,要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机关,予以严肃处理。为了做好监督工作,就要健全财政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要帮助各个生产经营单位,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使各种情况具体地、及时地反映出来,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
第二,要按照国家预算和各种计划,支持生产的正当需要,监督所有企业和基本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批准的计划和预算办事。国家预算体现着各方面的政策,规定着一切收支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它是掌握财政收支,进行财政监督的依据。国家预算是由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组成的。要保证国家预算的实现,就必须监督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批准的预算。一切资金的使用,事前要报计划,事后要报决算。计划内的,要积极支持;计划内没有而必须用的,要按规定程序办理追加手续,经过批准后再用,不得“先斩后奏”。要监督各部门、各单位严格按计划开支,不得随意乱用国家资金来发多余人员的工资,不得在制度以外自行提高本单位职工的福利,不得挪用资金弥补计划外的亏损,不得随便搞计划外的基本建设。通过财政监督,坚决把一切漏洞堵住。为了做好这方面的监督,财政部门必须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也就是把当前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地、如实地反映给上级部门,如:反映每月、每季的财政收支情况,反映各部门各单位工资基金的支付情况,反映各企业的盈亏情况,基本建设计划执行情况,节约非生产性开支情况,等等。反映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因而,监督首先就是反映,反映就是一种最好的监督方法。
第三,财政监督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还要依靠党委、依靠群众、依靠企业与主管部门密切协作。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监督工作,要经常向党委反映情况,加强请示报告,发现有严重违反制度的事情,要及时报告党委处理。做好财政监督工作,发挥专业部门的作用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这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方针问题。财政部门管收钱,而自己不创造财富;管分配,而自己不直接花钱。要发挥资金的效能,还要依靠花钱的部门和花钱的人。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督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依靠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依靠生产经营单位遵守财政制度和财政纪律的自觉性,依靠企业本身加强经济核算,依靠生产经营单位群众的自觉性。
第四,监督者首先要受监督。财政监督不仅是帮助一切生产经营单位改善经营管理,加强经济核算的重要方法,也是财政工作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相互协作、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方式。因而在财政监督中,不仅要监督别人遵守各种制度和法令,而且财政部门和财政工作者自己首先要模范地遵守制度和法令,奉公守法、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仅要善于发现一切生产经营单位的缺点,帮助他们加以改善,而且要经常接受别人的监督,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善于发现和改进财政工作本身的缺点。这样,通过相互监督、相互协作,就可以共同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就可以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