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在急转弯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7-24
第6版()
专栏:

在急转弯时
  简慧
公路上有急转弯,人生的道路上也有急转弯,急转弯的地方最容易出交通事故,生活的急剧转折也最容易激动人心。苏联电影《前面是急转弯》深刻地、艺术地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
故事很简单:广播电台的女记者深夜出去工作,在急转弯的地方,撞在一辆卡车后面的拖车上,受了重伤倒在路边而司机却一无所知。后来,有个工程师开着小汽车经过急转弯处,见地上躺着一个人,停车下来,发现此人满身是血,怕连累自己,径自疾驶而去。由于他的自私,使女记者不能得到及时急救而死去。
这部影片无论从思想上、艺术上都紧紧围绕着“急转弯”来做文章。从“急转弯”里阐明主题,事件的偶然性也借助于急转弯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主要情节又都发生在急转弯:女记者受伤在急转弯;工程师见死不救在急转弯;公安人员弄清问题的线索也得之于急转弯。作者主要通过人们生活里遭遇的“急转弯”,来展示人物不同的品质。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他们各自遇到了不同的“急转弯”:
比如卡车司机,并没有犯交通规则,他当时根本不知道后面的拖车撞伤了人,在这件事故上,他其实没有责任。但是当他见到报载女记者受伤的消息,慎重地回忆了那天在急转弯时的情况,马上从旅行途中折回原地,并邀了另一个司机到现场去试验,当他确信女记者是被自己的拖车撞伤之后,带着暖瓶、替换衣服去投案了。公安人员问他有没有为自己辩护的话,他说:“没有!”女记者受重伤的事使他非常沉重,他实在想不出自己有什么理由能脱掉干系。这就是他在“急转弯”中的态度。
又如女记者,在奄奄一息的时候,没有让唯一的爱女留在身边送终,却要求和公安人员谈话,她的遗嘱就是声明事故的责任完全归己。因为出事那晚雾很大,她只看见装有车灯的卡车,没看见卡车后面还带有一节拖车,又因为急于去采访,所以见卡车一转弯,立即穿过公路,结果撞在尚未转弯的拖车上了。她临死的时候毫无怨言,还非常周到地为司机解脱,唯恐死无对证后,别人为她受嫌。这就是她在“急转弯”中的态度。
再说工程师的爱人,尽管她热恋着那位仪表堂堂的工程师,而且佳期在即,一切都呈现得那样美满,但是当她发现她的爱人原来这样自私,就毅然决然地割舍了这种爱情。一个正在热恋的姑娘,能够如此清醒、果断地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她在“急转弯”时的这种态度,表明了她的高度觉悟。
而那位工程师,在“急转弯”中,则完全是另外的样子。他一见受伤者的血,就打了个寒噤,马上意识到不能使自己扯进这件血案里去。深怕这件意外之事,对他的“幸福”生活和“锦绣”前程有所影响。因为他即将调到首都的总局去担当梦寐以求的职务。堂皇的职位、漂亮的爱人、舒适的住宅……在他看来,这是多么完整的一份资财。计算了得失之后,他想决不能因救人之“小”失个人之“大”,决不能在“青云直上”之际,因这件于己无关的事“绊一跤”或“摔下来”。他越想越可怕,于是,赶紧掏出手绢擦掉冷汗,驾车急转弯飞驰进城。个人利害充塞了他的头脑,顾不得受伤者的死活,更不肯去公安部门报告,怕若是政治谋杀,把自己纠缠进去更为不利。他没有同志爱,也没有保卫社会主义的忠诚,身为工程师,所精心建筑的,实际上只是自己的窝巢。在这“急转弯”的瞬息,人们从他考究的服饰里,透视出一个卑劣的灵魂!
最严重的是到最后他也不承认自己有什么错误,只后悔当初不该下车去看,何必多此一举;直埋怨自己为什么还保有那点“多余的热心”,要是根本不下车,照片也不至于失落,那么,鬼也不会知道他曾路经此处见到此人,也就无从对他进行道义上的谴责了。
塑造这个反面人物,很有教育意义。凡是经常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或多或少都能从他身上照一下镜子,这个形象触目惊心。
“急转弯”,是人们思想的试金石,到那个时候,不容因循、掩饰,势必要采取一个明确的态度,是红是黑,届时一览无余,涂不上半点假色。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上都要遇到“急转弯”,能不能够“慎独”?经不经得起考验?这篇试卷,必须用自己的行动来答。不强调平时的政治锻炼,希望在“急转弯”时站稳脚步,纯粹是幻想。“前面是急转弯”,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题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