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愿望·方法·效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8-02
第5版()
专栏:

愿望·方法·效果
王日东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了符合客观规律的好的愿望,又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经过人们的主观努力,产生出好的效果的事,总是大量的。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国家里,人民已经做了国家的主人,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有可能在尊重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种田的人,不管种的是粮、棉、油、茶,或是果、菜、桑、麻,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愿望相同,客观条件一样,收获也往往参差不齐,有的丰收,有的平产,有的甚至减产。干部做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大家也总是希望把事情办得好些,通过自己的服务给群众带来好处。结果往往是大多数人如愿以偿,也有极少数人事与愿违。诸如此类的例子,可以举出许多。这都说明:好的愿望(即好的动机)固然是引出好的结果所不可缺少的,但是单有好的愿望,并不一定引出好的结果。这当中,除了主观愿望要符合客观规律以外,还要讲求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34页)这是说明方法的重要性。
谈到实现良好愿望的方法,就有这样的不同:都是关心孩子的成长,有些做父母的很注意启发孩子的智慧,培养他的上进心。做一件好事,就及时表扬;做了错事,就耐心地讲明白道理。并且以身作则,随时随地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教育孩子。这样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则相反,对孩子好的表现,不表示态度,一旦做了错事,就严加责备,甚至打骂。平时在孩子面前,也不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对孩子起什么影响。结果使孩子争取上进的自信心受到一定损伤。对于种田,同是耕种、锄耘、施肥、浇水,这也有个得法不得法的问题。适量的水、肥用在火候上(比如小麦的返青、拔节、扬花、灌浆期,玉米的拔节、抽穗期……)就会起更大的促进作用;用得不当,就会浪费人力物力,甚至起相反的作用。完成一件工作任务,由于方法不同,结果也往往不一。有的人,很注意向群众讲清党的方针、政策,指出方向,说明完成这项任务同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以便提高群众的思想,启发群众的自觉,然后有领导地交给群众去办。在办的当中,又集中群众的智慧,帮助出主意,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这样做的结果,一般说来,群众拥护,任务会顺利完成。另外也有的人,热心干预具体事务,用大部分精力去指派群众做这样干那样。如果单讲愿望,他们是想把工作做好,而且是不辞劳苦的。但是工作任务并不因此而完成得好些,有时恰恰得出相反的结果。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干部的作用在于组织群众,领导群众,指出前进的方向,而不是去代替群众和包办一切。事实上也是代替不了和包办不了的。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101页)又说:“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18页)使广大群众知道党的有关方针政策,主动地去进行工作,工作是否会因此进行得缓慢呢?事实证明是不会的。尽管干部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知道自己的任务时,要花费一些时间,费一些“麻烦”;但是群众知道了真理,提高了觉悟,有了共同的目的,大家心齐了,事情就好办了。列宁曾经说过:“同农民群众,同普通的劳动农民结合起来,并开始向前移动,其速度虽比我们所希望的慢得不可估量,慢到了极点,但整个群众却真正会同我们一道前进。到了一定的时候,这个运动就会加快到我们现在所梦想不到的速度。”(《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第238页)
谈到这里,想起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写的《种树郭橐驼传》(见《古文观止》),其中有几段文字颇发人深思。有人问郭橐驼,为什么他种的和移栽的树成活率那样高?郭橐驼回答的大意是:
我不是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不过是能够顺从树木生长的自然本性,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来栽植和管理它罢了。别人则不是这样,采取的措施,不是太过份,就是很不够。栽上后,早晨看看,晚上摸摸,甚至殷勤得剥开树皮,摇摇树干,看看树木是否活了。这就违背了树木的本性。主观愿望是想帮助树木快些生长,而实际效果却妨害了树木的生长。郭橐驼的这一段话,道出一个极平凡而又十分重要的道理,就是:事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改造事物的愿望和采用的方法只能顺着事物的规律去做,而不能随心所欲。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可以认识并运用客观规律,却不能改变客观规律。人们改造事物的愿望和使用的方法符合客观规律,就会引出好的结果,否则就会把事情办坏。毛泽东同志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3页)栽树,要使它茁壮地生长,就要按照树木的本性来挖坑、埋土、压实……一经栽好,就不要随意抚弄它,摇撼它。在这里,人所起的作用,只能因势利导,不能揠[yà]苗助长;只能在合乎树木生长的客观规律范围内起一些促进作用,如果想超出这个范围起别的作用,那就会适得其反。种树如此,对待世间一切事物也应该如此。
我们做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而要完成每一项工作,只有坚决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把事情办好。无数事实证明,只要干部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作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认真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做到领导骨干与群众相结合,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一切事情也就好办了。反之,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作用,即使有着多么美好的愿望,其结果也必然是脱离人民群众,妨害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发挥。
总之,无论干什么事,单凭善良的愿望、良好的动机是办不成的。一定要从客观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讲究方法。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根据实践的客观效果,不断地检验和改进自己的工作。要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同一切主观主义者相反,我们认为,动机和效果是统一的,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毛泽东同志说:“唯心论者是强调动机否认效果的,机械唯物论者是强调效果否认动机的,我们和这两者相反,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为大众的动机和被大众欢迎的效果,是分不开的,必须使二者统一起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70页)我们办一切事情,都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既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的动机,又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使我们的工作能够产生为人民群众所欢迎、对人民群众有益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