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发展副业支持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8-05
第2版()
专栏:

发展副业支持农业
三年来,前王家生产队每年副业收入平均近五千元,占农副业总收入百分之二十八,支持了农业生产,改善了社员生活
本报讯 记者高山报道:江苏高淳县沧溪公社前王家生产队因地制宜开展副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目前这个队经营的副业有:挖藕、采菱、种菜、捕鱼、运输、编织、养猪、养鸭等十多种。三年来,副业现金收入达一万四千九百一十六元,平均每年收入近五千元,占农副业总收入的28%。
副业收入多,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几年来,这个队的生产资金,已由不足达到自给有余,除开支日常的生产费用外,还进行了一些基本建设(包括新造农船,添置各种中、小型农具)。副业的发展也增加了社员收入,改善了群众生活。去年仅挖藕一项,每户平均分得八百斤。
这个生产队的副业生产为什么能够办得如此出色?
第一,发奋图强,树立自力更生的思想。这里不靠山、不近湖,地少人多,历来是个穷村。刚解放时,全村三十七户人家,没有一头牛,也没有一条农船。当时,群众生产和生活有一部分需要依靠国家贷款和救济。互助组和初级社时期,国家帮他们添了一条农船和一头牛,但由于家底薄,还是缺这短那。高级合作社成立后,也多依赖社的补贴。有一次,队里买了一杆秤和一个筛子,会计找社长报销,结果挨了一顿批评。这类事情碰得多了,队干部和社员意识到,一定要自力更生,来筹措生产资金。他们分析了穷的原因,研究了本村发展副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决定从花钱少、收益快的项目入手。在副队长张全兰的建议下,1957年种了五亩菱角。当时没有买菱种的钱,就派了四个社员到城里做临时工,用工资买回菱种。春天下的种,秋天收了三千多斤菱角,卖了八十元。1958年菱角发展到二十一亩,又栽藕十八亩。1959年又利用一条旧河道栽藕三十亩。水面都利用起来了。他们用菱、藕的收入,修好一条船搞运输业,同时利用内塘芦苇从事编织,以后又搞起捕鱼、养猪、养鸭、种菜等副业。
第二,全面安排农副业生产。这个队在副业生产的经营上,始终坚持两项原则:一、讲究经济效果,多经营一些用工用本少、收益大的副业。比如养鸭,他们不是常年经营,而是“大暑”前后,利用夏季野生饲料多的有利条件,放养三百只到五百只小鸭,养一百天后出售,只需要安排一个整劳力一个半劳力看管就行,既不多占人力,饲料用得又少,收益却很大。二、农忙少搞,农闲多搞。平时只安排少数劳力从事收入多的常年副业生产,冬春农事较闲季节,再抽出一部分劳力从事捕鱼、挖藕、编席等生产。因此这个队的副业并不影响农业生产。
第三,合理确定副业人员的劳动报酬。这个队根据副业生产技术性强、产值高、收入大等特点,确定副业劳动报酬,一般高于农业同等劳力10%到20%。他们又根据各个不同工种的不同特点,分别确定不同的付酬办法。例如,挖藕是重活,采取定额记工、超额奖励的办法。每天挖六十斤藕记一个工,超额部分按四六分成(队里四成,社员六成)。付酬办法虽然各不相同,但各个工种之间一般保持适当平衡。
第四,积极帮助社员发展家庭副业。主要做了三件工作:一、帮助社员解决仔猪问题。生产队集体饲养三头母猪,所产小猪以低价卖给社员饲养,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已卖给社员七十一头。二、帮助社员解决养猪饲料问题。社员养一头母猪,每年供应饲料一百五十斤,母猪生小猪另给补助饲料粮,凡是把小猪卖给本队社员的,也适当补助一部分饲料。社员的猪粪卖给生产队,除按质论价付款外,还奖售饲料粮。三、帮助社员解决鸭苗问题。每年夏季,由生产队集体到公社孵鸭房定购小鸭二、三百只,分给社员饲养。在生产队的鼓励和帮助下,近两年来,前王家村社员的家庭副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社员共养猪四十头,养羊二十二只,养家禽七百只。
社员家庭副业的发展,出现了同集体经济之间争劳力、争肥料的矛盾以及家畜家禽糟蹋庄稼的现象。干部同社员们商量后,决定用以下几项办法解决:一、早上早出工,下午早收工,留一部分时间给社员经营家庭副业。二、实行休假制度,十天休息一天。三、实行以人定肥,肥料按质论价付款,并适当留一部分给社员自留地施用。四、注意看管家畜家禽。
这个队的副业生产在经营管理上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全队有三亩茭白,因为零零星星,基本上无人管理,产量很低。可否考虑就近划给社员个人经营?又如编芦席,现在是采用每天评工记分的办法,如果原料供应正常,生产稳定,可否采用按件记工办法?另外,这个队在副业生产上的各项开支,还需要注意精打细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