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最初的一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8-10
第4版()
专栏:

最初的一课
叶楠
工艺品研究所的贝雕老艺人王罗同志收了五名艺徒,今天第一次上课。上课的房间在滨海的一座小楼上,在这里可以看到明净的海和那曲折的海岸。
年轻的艺徒们坐在工作台后面,张着一双双眼睛看着老师傅。
王罗同志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老花眼镜,慢吞吞地说:
“今天我们一块学‘贝雕’艺术了,我不给大家讲怎样构图,也不讲嵌镶和拼雕,我要讲一讲我是怎样学会这一行的。
“我生长在海边,我爹是个渔民,不过没有船和网,有时候出海到人家船上当个帮手,更多的时候是靠捞海螺和蛤过活。我妈很早就去世了。像我们这种人家是买不起玩具的。爹下海,怕我在家哭,他就拾了很多好看的贝壳给我玩,他每次回来总是给我带几个贝壳,可从来没有花色重样的,我从小就在那些纹彩绮丽的贝壳堆里长大的。
“我十三岁那一年,我们村来了一个老人,他的头发斑白,穿着一身破衣服,扶着一根拐棍,身上背着一个麻布包,简直像个要饭的。可是他是慈祥的,脸上总是笑迷迷的。一天我爹下海了,他来到我的门前,倚着屋门,望着我笑。我赶忙在灶上找了一块地瓜递给他,他摆摆手,眼睛注视着我收集的贝壳。看了一会,他走进屋子里来,柔声地问:
‘孩子!你喜欢贝壳?’
‘我很喜欢。’
‘太好了!孩子!’他抚摸着五光十色的贝壳,嘴里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后来他从他那麻布包里掏出一个小乳鸡,遍身黄茸茸的羽毛,小鸡偏着头,像是张望着天上飞过的彩云。仔细一看,它不是真的小鸡,而是用贝壳做成的,它是多么像真的小鸡啊!他把小鸡递给我:
‘给你,孩子。’
‘给我?’我高兴地问。
‘拿着吧!’他一下把小鸡塞到我手里。
“晚上,我爹回来以后,他也很喜欢这位和善的老头,也很喜欢那栩栩如生的贝壳小鸡。从他的口中,我们知道他是一个落魄的艺人,他会将贝壳磨成山水、花草、人物……图案,嵌镶在木器和铜器上,这就是叫‘螺甸’的工艺品。为什么他流落到我们这穷乡僻壤来呢?他是这样说的:
‘当艺人的要做出好东西,必须是自己喜欢的,必须出于自己的心灵。我跑过无数的水陆码头,到处的遭遇是一样的,需要我的是谁哩?是地主、大商人、军阀,他们拿着抢来的臭铜钱,要我给他们在棺木上镶上大‘寿’字;在柜台上镶上聚宝盆;在军刀的刀柄上镶上虎头;在镜台上镶美人出浴图……那些年,我自己做出的东西折磨着我,晚上一闭眼就看见那些不代表我的感情的图像。后来,我决心不干了,我宁愿像游方僧一样,在乡下跑,我给穷孩子们做一些小玩艺,我并不靠它挣钱,我只愿意看到这些孩子们对我的笑脸,对我做的小玩艺在内心给我喝采。这些年我的心踏实多了,我在梦中看到的是喜悦的孩子和我做的小鸡、小鸭……我睡的很甜。’
“从此他成为我家的常客,由于我很喜欢贝壳,他就把我收为徒弟。我学这一行并没想到靠它混饭,我是出于喜爱。成年以后,大部分时间是跟我爹打鱼。
“我师傅是死在我家里,我忘不了他死以前告诉我的话,他用他那像干柴样的手拉着我的手,问我:
‘你知道不知道,贝壳为什么这么漂亮多采?’
‘不知道。’我说。
‘我告诉你,贝壳是在大海里长成的,它受海水的滋润,阳光照射,捕捉了星光、彩虹的颜色才长成的,它才会有那么漂亮的色采!我们作艺人的也要像贝壳一样,做出的东西也就会有光采……’
“师傅死后不久,我爹也去世了。我也背起师傅的麻布包,沿着海岸到处走,给乡下孩子带去喜悦。在乡下,孩子们都喊我王‘螺’伯伯……
“解放以后,党不但拯救了‘螺甸’艺术,而且有了大发展,今天的‘贝雕’不仅是平面嵌镶,而有立雕、浮雕,可以制做彩色图画,也可以做实用工艺品,‘贝雕’有了广阔的前途。现在需要它的不是少数剥削阶级,而是亿万人民。
“我现在是这样来理解我师傅临死说的话,我们今天的艺人生长在人民中间,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只要能捕捉人民的智慧、美好的生活的光芒,我们也会像贝壳一样,放出奇异的光采……”
王罗师傅讲完以后,凝视着窗外,在窗框内包含的景色多么像一幅彩色“贝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