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唐古拉山话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8-10
第4版()
专栏:

唐古拉山话高
李秉达
横亘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高么?我说:“高!”
藏民有句话说:“巴颜喀拉山再高,高不过唐古拉山腰。”又有句谚语写道:“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泥没足,七八九、恰好走,十冬腊、皮开拆。”这都形容了唐古拉山的高和险。所以在古代藏族的许多神话中都把它比作难于逾越的神山,把那些跋涉在唐古拉山上的人称为“雪山的雄狮”或“云天的神鹰”。
俗语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下了决心登上唐古拉山。这时候,我又感觉:“不高!”
不是么!在今天的唐古拉山上,青藏公路就像一条瑰丽的彩虹,轻轻地飘忽在云雾弥漫的山腰。一辆辆的汽车仿佛是藏人仰慕的“郎穆珠”(为藏族神话中救人苦难的“天船”)掠过天空。人们再也不把它称作“畏途”,而亲切地叫它是汉藏团结的“金桥”。
因此,当我开始攀登唐古拉山时,我的心情是紧张的;而我一步步地踏上它时,我的感觉又坦然了。生活在拔海五千多米的风雪茫茫的唐古拉山上是够高够险的了,但相反地,我又发现它高得那么扎实、那么安稳。不是么?看,浩浩的唐古拉,它正和莽莽的昆仑、滔滔的喜马拉雅的山脉相连,辐射四散,构成了一片辽阔的世界大屋脊,汇成了茫茫无际的山海。“远看是山,近看是原”,这正是青藏高原的写照。因此,唐古拉山它是既高且平,既险且稳。它不像东部平原的泰山一样兀[wù]地突起,孤峰耸立;而是伏卧在青藏高原上,坦坦荡荡,一泻千里,好像天和山就是平贴在一起似的。因此,当我漫步其间,我丝毫也没有杜甫当年攀登泰山那样“一览众山小”的孤高而冷寂的心情;而却悠然地产生一种“万山共比高”的开旷而雄伟的胸怀。
高而又不察其高,艰巨而又显得平易,这是唐古拉山留给我的印象。
由此,我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生活在唐古拉山上的道班工人了。他们都是具有唐古拉山性格的人;他们几年如一日,背着测量仪,拿着铁铲和大镐,冲破狂暴的罡[gā ng]风,涉过齐腰的冰河,劈开陡峭的山壁,一寸一寸地铺下了世界最高的公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用每分每秒的细小的劳动筑成了宏伟的工程,正如无数的粒粒沙石垒成了坚固的唐古拉山。因此,他们的“高”,既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一步登天的“高”,而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高”,是平平稳稳、扎扎实实的“高”。
在人烟稀少、空气冷薄的唐古拉山上,环境虽然是荒凉而又寂寞的,但他们的生活却是沸腾而又热闹的。从公路一旁的孤零零的道班里住着的寥寥几个工人身上,人们可以触觉到他们强烈的生命气息,严格的生活进程。他们工作在深山峻岭,虽然不易被人发现,被人注意;但他们却仍是日日夜夜、一丝不苟地挥动铁铲,去填平公路上的每一块塌方,去搬掉公路上的每一个细小的障碍物。他们就像聚精会神地护理人身上的每一根细小的血管一样,来努力保持心脏的跳动和生命的活力。因此,每当我看见这些道班工人的足迹时,我就自然会联想起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脚步和节日天安门前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是平凡的脚步又是雄伟的进军;他们在深山一隅又和亿万人民相连;他们是细小的局部又是巨大的整体;他们默默无闻又是惊天动地。
我深深地爱着唐古拉山和具有唐古拉山性格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