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生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8-10
第4版()
专栏:

生根
白夜
小时候,同大人们一起刨一棵大榆树。平常的树,只要刨倒就算了,但是,刨起榆树来,却要把根都刨起来。因为,榆树根是做香料的原料。把大榆树刨倒了,不费多大事,可是,要刨起根来,却太费事了。我完全没有想到,那棵大榆树的根不仅扎得那么深,更惊人的是铺得那么长,四面八方,伸展开去,有的有好几十丈长,简直比树身还长得多。
事隔好多年了,有时碰到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心中不禁映出那棵大榆树根的形象来。那棵大榆树,是我们费庄最高的一棵树,好几里开外都能看到,真是“幢幢如车盖”呵!那棵大榆树那么高,是因为它的根扎得深。平常人们说,“根深叶茂、本固枝荣”,联系起具体形象来思索,更觉得有道理。要想求得学问,开红花,结硕果,不去扎根怎么行?平常总希望快点结出果实来,可是因为根扎得不深,总是结不成熟。我曾经想到,从每一个果实开始,要是仔细顺着树身和树根解剖开去,都可以发现输送养分的线路。要是哪条线路被掐断了,果实也就结不成了。人们的智慧的果实,也是各有自己一条输送养分的线路,如果哪条线路给掐断,那个智慧的果实,也就必然枯萎起来。
不久以前,又看到一个科学家提出的实验报告,说一株麦子的根的面积加在一起,要比枝和叶的面积大一百三十倍。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平常,人们只花费一点点的力气去扎根子,就想得到更多的收获,这是多么大的奢望。学问这个东西,是做不得一点假的。我们要取得数量上等于一的收获,就得要付出几十以至几百倍的工夫。回想起来,我看到大榆树根的时候,也知道要扎根,可是扎根同长树的比例,中间哪有这么大的距离?顶多一对一罢了。看到了这个,就觉得自己扎根真是扎得太少了,必须认真去做好扎根的工作。
还有更惊人的哩!平常看来,扎根的事,总可以慢一些了,实际不然。那个报告中还说,就那么一株麦子,每天生长的极细微的新根加起来,就有十里路长。扎根的速度,几乎是雷行电掣的速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自然是不行的了。稍微有一丝闲散,也是不能毕其功的。学如逆水行舟,过去这个比喻总使人感到亲切。根的地下秘密被揭穿了以后,就觉得扎根有无穷的广度,而且要赶快去做,这是迫不及待的实践问题,议论反而耽误事了。
根是不是只扎在地底下?我到了南海之滨,看到了那些高大的榕树,绿荫沉沉,茂盛非常。一棵榕树占的面积很大,奇怪的是,榕树不仅在地下生根,而且在地上生了根。每根枝上,挂下了一条条的根子。我想,它们也许从空气中吸收养分吧!听说玉米茎秆下部,就有一种气生根,生在地面上,可以补充制造养料。看起来,根要从各处扎下去。学习、读书是一种扎根的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实践,应当是更重要的方法吧!要从做中去学,从观察实际中去学。那才是活生生的新鲜的知识,真正是书本上找不到的东西。我们看到一些古典戏剧,那些读书的公子,在许多场合下,都成为嘲笑的对象。他们是书呆子,碰到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就解决不了。而能解决他们的问题的,倒是那些丫环小厮,因为丫环小厮有生活中的知识。这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讽刺,也是挺真实的画面。看了之后,不禁要为读书人汗颜。怎么能把根子的面扎得那么窄?还是扎得更广一些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