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海底采珊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8-12
第2版()
专栏:

海底采珊瑚
新华社记者 陆拂为
“我们考察队员,都被红珊瑚迷住了。”不久以前,在海南岛上工作的珊瑚礁地质考察队队长黄金森在向记者介绍他们的经历时,困难地搓着手说:“我是搞科学的,我找不到足够的词汇,把海底给我的壮丽印象和奇妙的感觉传达给你。”
这个考察队共有九个人,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组成的。他们在今年春天,携带帐篷、橡皮艇、潜海设备、摄影机、观测仪器等,到海南岛的西岸、南岸和南海某些岛屿去考察。这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海洋中珊瑚礁组织的初次专门性的普查。以后,记者又实地访问了他们考察过的某些珊瑚岛,下面叙述的就是有关珊瑚礁的许多新奇的见闻。
沧海变桑田
考察队员们从海南岛南端的三亚港渡海,到达一个岛屿,发现他们已置身于奇妙的珊瑚世界。这里的渔人,用成块的珊瑚礁,垒成美丽而别致的围墙和住房。有些年青人还挑选出形状像菊花、鹿角或者树枝等等各式各样的珊瑚,堆成一座玲珑可爱的假山。人们不仅用珊瑚来雕琢各种精美的艺术品,还把它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烧制水泥和石灰。
我们所看到的珊瑚体,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珊瑚虫的热带海洋腔肠动物所分泌的石灰质骨架。它的软体缩在骨架内,幼虫从母体上产生出来,就附着在母体上成长,这样,珊瑚虫的子孙们一代一代地在祖先的骨胳上不断增积繁殖,逐渐形成各种形状的石灰质珊瑚丛。岛上的居民告诉考察队员,由于海浪不断地把海岛两侧的珊瑚冲击成碎屑,再随着风浪,堆积到岛的北端,这个岛北部的海滩竟以每年几米的速度向外伸延。考察队员在海南岛崖县鹿回头村工作时,也曾发现一条由贝壳、鱼骨和珊瑚碎屑堆成的白色的连沙堤。他们经过研究以后认为,若干年前,鹿回头村是海南岛外的一个海岛,正是这些看来微不足道的珊瑚虫,经过不知多少个世代的努力,终于用它们的躯体把两个海岛连在一起。在海南岛,有不少地方都发生过由于珊瑚群的堆积而造成海岸变迁的现象。在那些珊瑚堆积的地方,经过若干年代以后,也可以生长植物。这或许正是古人所说的“沧海桑田”的一种根据。
考察队员在海南岛西岸某地发现,有的珊瑚礁竟高出海面许多米。珊瑚礁是珊瑚虫死亡后遗下的石灰质骨胳堆成的。但是,珊瑚必须在海水里才能生长。考察队员根据珊瑚礁高出海面这一现象,推断出这里地质有过极大的变动,因此珊瑚礁也成为人们推断地壳上升或海面下降的最有力的证据。
遨游水晶宫
“美人鱼引导我们进水晶宫呢!”当考察队员潜下蔚蓝透明的南海时,那种童年时听过神话所产生的幻想,在他们的脑际出现了。透过玻璃镜,他们看到一群色彩斑斓鲜艳的热带鱼,悠然地摇晃着尾巴;有的好奇地转过身来,瞪眼瞧着用潜海设备武装起来的不速之客……。海底就像童话里描绘的永不雕谢的花园一样,红、黄、蓝、绿、棕、白各种颜色的珊瑚体像许多灿烂的花,奇妙地开放着。
考察队员在海南岛沿岸见到的珊瑚,共有六十多种。为什么珊瑚会有多种多样的形状呢?为了探索珊瑚成长的奥秘,他们潜海观察研究后发现,珊瑚的形态和所处环境有很大关系。在靠近海面,海浪冲击力较大的地方,珊瑚虫为了不使自己的石灰质骨胳被打碎,往往集结成圆球、圆饼和拖鞋等形状,紧紧地贴附在岩礁上。考察队员们采集到一整套圆饼形的标本,有的像小圆桌,有的像五分硬币。把它们由大而小地顺序排列在一起,看来煞是有趣。
在离海平面七米左右的海底,考察队员看到的珊瑚种类最多,极为茂盛,形成一片百花齐放的珊瑚平台。它们有的像松树,有的像牡丹,有的像茶杯……。珊瑚平台也是各种海洋生物的乐园。海绵、海藻、苔藓依附在珊瑚表面,像是这个海底花园中的草地和树林;住在珊瑚裂隙和孔洞中的海参、海胆和海星,就像穴居珊瑚丛林中的“居民”;许多热带鱼、龙虾、海蟹等,像鸟儿在天空展翅飞翔一样,自由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潜海员常常拿出经过特别装置可以隔绝海水的摄影机,把这些珍奇的海底景象拍摄下来。
海底险遇
童话里描绘遨游水晶宫的人,会遇到种种魔障和困难,考察队员的亲身经历也是如此。有一天,他们正带着水镜,潜海游泳观察。突然,远处海面上露出几条大鲨鱼的背脊,这个情况给岸上的解放军战士发觉了,他们没有惊动正在考察的科学工作者。立刻架起机枪,封锁海面,如果鲨鱼游近,准备马上开火。可是,那些鲨鱼游到离他们几十米的地方,又掉头回去了。总算避免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
在南海边上,人们经常能看到极为壮丽的景象:乳白色菌状的成群水母,像投下的降落伞,像透明的白纱巾,在蔚蓝的大海里随波逐流地飘舞。但它们对在海里工作的考察队员来说,却是一种巨大的灾难。水母有软体丝,沾有液汁,考察队员碰到后,皮肤又痒又痛,会长起一片疙瘩。有一次,他们捞起一个水母,在它胃里看到许多没有消化完的小鱼。可是,在海面上观察的考察队员不能因发现水母而停顿工作,他们只好潜入海底逃避,露出一根呼吸管透出海面换气。一个浪头扑来,呼吸管里会灌进海水,这时,他们便闭嘴屏气,用力一喷,把灌进的水喷出海面,在海面上激起几柱水花。
考察队员为了采集标本,经常在海底珊瑚平台上行走,有时珊瑚给压垮了,会跌进海底的“悬崖”。牡蛎、贝壳和珊瑚礁,也会把他们割得遍体鳞伤。这几名考察队员,没有一个不因此负过伤的。但是,最使他们头痛的还是一种黑球状的海胆,海胆身上生有十厘米长的刺,像是陆上的刺猬,它不仅刺人,还能喷毒液。大家叫它“海底地雷”。考察队员们在海底工作时,总是小心谨慎地先行侦察,看见海胆后就绕道避开,或者用锤把它击碎,开辟一条安全的通道。有一次,他们在海底看到几个大黑球,以为又是海胆,但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大海参,大家这才转忧为喜,满载而归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