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革命热情和中国气派——重看《白毛女》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8-12
第5版()
专栏:

革命热情和中国气派
——重看《白毛女》有感
胡沙
记得《白毛女》歌剧初次在延安舞台上出现的时候,引起了延安人的极大兴趣,真是满城争说《白毛女》。不管是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和革命青年及文化艺术界,都被这一新颖的艺术作品所打动。这当然首先是由于《白毛女》这个剧本的内容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结束的前夜,适时的、概括的、艺术的代表几亿农民提出了反封建的要求,并唤起了广泛的社会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也由于这个创作集体的艺术家们:包括作家、音乐家、导演和演员及美术家在处理这个题材时,表现了充沛的革命热情和中国气派。这也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歌剧领域内取得的积极成果之一。
中央歌剧舞剧院今年再度演出《白毛女》,并且集中了延安时代演出此剧的主要演员及著名歌剧演员王昆、郭兰英、陈强、李波等参加演出。剧作家、音乐家、导演为了这次演出在不少地方作了加工,很显然,它的演出得到首都人民的欢迎是可以理解的。
扮演《白毛女》的王昆、郭兰英同志,是两位著名的民族歌剧的演唱家,她们的唱法,一个更多的从民间音乐吸收了营养和技巧,一个更多的从戏曲音乐吸收了营养和技巧,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在各自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们的演唱,称得起是“大同小异”。所谓大同,就是她们的演唱都具有中国的作风和中国气派,所谓小异,就是她们有各自的音色、表现方法和技巧。可以说是在民族风格下的百花齐放。再过若干年,当我们的剧目和音乐积累的更多一些,演员成长的更多一些,演唱的经验积累的更多一些,必然会形成民族新歌剧演唱的各种流派,使民族新歌剧更其丰富多采。这是完全可以预料的。这两位同志的歌唱和表演,我从前看过多次,这次又看了,我曾试图加以比较,但是我无能为力,因为她们的演出从不同的角度吸引了我、感动了我,我为我们的民族新歌剧有这样优秀演员感到高兴。因为她们的艺术都同样的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我也以为,她们目前正在艺术创造的道路上,作各种探索,我相信再过一定的年月,当她们用自己的艺术创造的成果对人民贡献的更多时,人民必然会对她们作出更公正的评价。
陈强同志原是一个优秀的话剧演员,他在《白毛女》首次演出时担任地主黄世仁一角,演得很成功。后来他只演电影不演歌剧,观众们还觉得很遗憾。因为陈强同志有很好的民间音乐素养,曾偶尔写出过出色的歌曲。正因为如此,他的歌唱和表情动作同音乐节奏的结合如鱼得水,十分自如。他的表情动作并不有意的去找音乐的节奏,而节奏却在其中。不过,演几年电影对他的表演艺术也有帮助,我这次看他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在刻划地主阶级的凶狠方面似乎更有深度。
李波同志是一位优秀的秧歌剧演员。在秧歌剧中最长于担任少女的角色,由于她对民间说唱音乐具有根底,对于民间生活熟悉,所以她在秧歌剧中出现的民间少女的形象,虽然时间过了二十年,仍然清晰的留在我们脑中。她在《白毛女》中担任地主婆黄母一角,按照中国民间的方式,将这个人物的伪善和凶狠,演得很逼真。近年来由于身体不好,限制了她的艺术创作活动,但这次仍然积极地参加了《白毛女》的演出。
其它的如前民、罗民池、于夫、李进、赵振立、亚洁等同志,都在演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剧中出现的每一个群众演员,都是情感充沛,积极认真,因此,使《白毛女》的演出,成为一个完整的演出。
我们欢迎这个演出,并且热望看到更多的新的民族色彩浓厚的新歌剧的出现。近年来,湖北的新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曲调风行全国,家喻户晓,更进一步的证明了革命的热情和民族的气派的歌剧,是拥有观众最多的一种歌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