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心向集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8-18
第2版()
专栏:

心向集体
在最近一场滂沱的大雨里,河北省东光县找王公社小郝寺生产大队各生产队的社员们却分外忙碌。他们披着蓑衣或者顶着麻袋,扛着铁锨或者拿着脸盆,跑向葱绿的田间。有的圈埝挡水,有的淘水救庄稼,干得紧张而有秩序。
自从今年春天,第三生产队的社员王振堂提出多投工、多投肥、多献计的倡议以后,把大伙热爱集体的劲叫齐了。大队五个生产队许多社员就明的、暗的各找对手,比一比,赛一赛,争着为集体操心。第一生产队有个女社员,青年们都叫她周大娘,又称她“老来红”,一家五口人过日子,老的老,小的小,春天大家制订向生产队投肥计划,社员们提出来照顾她,她坚决不肯。她说:“咱也要和王振堂家比比哩!”当时,队上的活不太忙,她便整日地去拾粪,下地做活也捎着粪筐。就这样,到春播前,她投到队上十车好肥料,超过春季投肥计划的一倍多。在出工的时候,她总是拣脏活干。前些日子,妇女队长徐凤英生孩子,她便自动挑起妇女队长的担子,带领妇女社员下地干活,人们叫她“二队长”,她说:“甭管大队长,二队长,反正不能叫别的队拉下咱们!”
“人家往集体上奔劲,咱也不能光歇着啊,老兄弟!”第二生产队的老社员林德成和林福合,也在背地里商量为队上出力的路子。本来他俩从去年就“养老”了,可是,商量来,商量去,他们非包养队上的牲口不行。他们说:“去年受灾,牲口缺草少料,喂好牲口是生产上的一件大事,别看俺俩上了年纪,干这个活还能行,替下壮劳动力来干硬活去。”队干部看出了两位老人的心思,满足了他们的要求。林德成对林福合说:“咱俩也得有个分工,你管喂,管积肥,我管出外打草。别看缺草少料,也得喂个膘满力壮。”芦草,牲口爱吃,又上膘,林德成老汉就每天下地去打,离村近的地方少了,就到远处去找,每天都打百八十斤。林福合老汉更不得闲,日夜不离畜棚,把全队牲口喂得又肥又壮,积的肥又多。人们见了这群牲口,就称赞他俩有功劳。
为了搞好集体生产,谁有好主意都往队上掏。老农是队上的当然“参谋”,可是,好多人虽然不是老农,为队上的事也同样操心。各队都有这么一伙人,什么事情该盘算啦,什么事情该动手做啦,什么事情怎么做才好,他们平常都留意,对干部们说,或者干脆自己去做。背地里人们都称他们是“把家虎”、“军师”。第三队除了王振堂外,王振起、王林和、王俊坤等也是这样的人。春天,棉籽刚刚入土,王振起就每天到地里转一趟,拨开土,掰开种子,看看芽子发得怎么样?第六天上,他找了队长去:“咱们有六十多亩棉花,只能出三、四成苗,得赶快重种。”“那一百多亩呢?”队长问。“不要紧,我全看了,能出个全苗,或者七、八成苗。”队长表扬了他这种对集体生产高度负责的精神,他和干部再次作了查看,最后按他的建议办了。结果,今年三队的棉花长得最好。播种时候,下了一场小雨,队上打算去种玉米,可又一时拿不定主意,种吧,雨不透,不种吧,越拖越晚,晚种不如早种。二、三队的“军师”们凑在一起商量办法,后来听说三队播种的社员已经出村了,王振起马上追了去,赶出了一、二里路,献了一条计:把玉米种用水泡泡再种,发芽更稳当。大家一听,觉得有道理,立即照办了。苗子果然出得好。
这些“军师”们有着丰富的生产知识,又有一颗热爱集体的心,所以,许多主意都出在节骨眼上。刚入伏的时候,三队的干部们就发动大家为棉花管理出新点子:今年的棉花要适当早打芯。有的说:“立了秋,把头揪,这是多年的老规矩啦,能变吗?”王俊坤说:“能变。因为今年伏前雨水大,棉棵发起得早。”队委会根据大家的意见,采取了适当早打芯的办法。正在支派劳动力的时候,王振起又说:“村东北那七亩豆茬地的棉花,眼下可不能打芯,必须到了立秋才行。”原来在献计以前,这些“军师”们反复商量了许多次,还做了细致周密的调查,跟外队的“军师”们进行了许久的酝酿。
现在,大家都把劲拧在力争秋季好收成上。夏种期间,第五队召开了“诸葛亮”会,让大家为秋季多收粮食拿主意。有十六亩麦茬地,原来队里打算种玉米,社员们说不如栽甘薯产量高。可是,自己又没有那么多甘薯秧子,就到外地买来了秧子。秧子运来,人们就想早一天栽上它。妇女队长吴金英,领着一帮姑娘干刨坑、散秧、点水、扶秧等四道工序,她们跟担水的小伙子们赛上了。她们向老农张福臣问计,想出了随散秧,随用手挖坑栽的办法,节省了工序,大家都说这个办法好,栽得又快,成活率又高。结果,计划四天栽完,一天半就完成了。
眼下,各队的庄稼都是草净苗壮,一片黑绿,谷子甩着大穗子,棉花花桃满枝,春甘薯已经罩满了地,高粱正在扬花晒米,晚玉米一天一个样。夏收数着第三队好,看看秋田又是第三队领先,人们虽然这样议论,但心里并不服气。各队社员都向管字上用劲,生怕出个针眼大的漏洞。五队的社员们说,孩子小时候胖不算胖,庄稼长着的时候不算壮,眼下还定不了谁输谁赢,秋后才能见高低哩!三队社员不说不道,暗地里使劲,对秋田的管理一步紧跟一步。玉米、棉花全锄过好几遍了,棵草不见,因为又下了雨,大家决定再加锄两遍。
河北日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