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略论杂技的艺术特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8-19
第5版()
专栏:

略论杂技的艺术特征
章烙
杂技的创作实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那就是对于杂技的艺术特征究竟应该如何认识的研究。杂技需要提高,这就把艺术技巧问题提到关键性质的程度上来了。
人们在研究艺术分类的问题时,很少涉及杂技到底属于艺术的哪一种类。有人说杂技是造型艺术,有人说杂技是观赏艺术中一个特殊的门类,也有人把杂技叫作视觉艺术,列为独立的种类。还有人认为,只有发展说话的杂技才可以使它具有为政治服务的强烈作用,其说不一,认识是极其纷繁的。
但是,杂技并不是戏剧,它不具备戏剧的基本特征,它没有情节,不刻划塑造有性格特征的人物,因此它不可能具有像戏剧那样迸发出火花来的矛盾冲突。杂技更不同于文学,它没有作为文学所使用的重要手段——语言。一个晚会一般只能有两个人说话:一个是报幕的人,一个是滑稽演员(当然也可能有两个三个滑稽演员,但也不一定都说话)。其他人大都是不说话的。杂技不使用语言,但它那直接用造型的方式反映生活的特点,却又是文学所不能具有的。那么,它是造型艺术,也许更接近绘画?不然。杂技的表演转瞬即逝,要再看必须第二次演出,且不能求助于标题。目前差不多所有节目的名称都是纯技术性的、说明性的,比如椅子顶、车技、扛竿等等,除了说明节目表演的是什么技艺之外,并不表现什么主题思想。
那末,杂技究竟具有什么特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研究观众是怎样被它所吸引的。

在通常的情况下,杂技观众都不是带着同情的眼泪走出剧场的。他们总是带着喜悦、愉快,纷纷议论,也带着大大小小的问号,形形色色的感受离开。还有那求知欲望强烈的观众,散了场还不愿离开,总想要打探个究竟,满足一下好奇的心情。一个外国朋友在看了一次车技演出之后,一定要看看主要演员和他的车子。他很坦率地表白:根据生活经验,他不能不怀疑车子即使不是假的,也绝不是人们习见的那种。这是十分现实的问题,只得带他到后台去,见到了人,看了道具,并请他亲手搬起车来,到台上照样骑上几圈,证明了那自行车的物理性能和他生活中常见的一样。这才使他完全信服,并且热情地称赞演员“有超凡的神一般的魔力,是征服困难的天才”。他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的杂技艺术,使我感到人有这样巨大的潜力。”
可以设想广大的观众都可能存在类似的疑问,存在各式各样难以解脱的疑惑。比如有的观众明明知道人不能没有骨头,但在看了“柔术”之后,却偏偏要提出表演者是否有骨头的问题。这就是说杂技节目中,每一高超的技艺,准确、敏捷的动作的完成,不仅给观众以欣赏的满足,使之惊叹不已,而且都必然提出“演员是怎样达到的”这一问题。这是因为人们总是以自己的生活常识为依据,总是以自己的经验,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来对舞台上的节目加以考虑和判断的。然而杂技演员发挥了人对于物的高度的驾驭才能,竟将那种很少见到的、甚至从来不为人所认识和掌握的,特殊的但却是可能的精确的形态表演出来,而且熟练到运用自如,灵活优美的程度。于是观众的判断,在艺术形象面前往往完全失误。已有的认识和出乎意外的“违反”,在观众的思想上产生了矛盾,这矛盾愈是扭结不开,愈是好奇,愈是要追求详尽的解答,也就愈是产生了强烈的解决认识上矛盾的欲望。
观众为什么这样容易运用生活的印象,引起对自己经验的联想呢?这是在于杂技表演所使用的道具,几乎全部是生活中所常见的。如像坛子,人们知道容易打碎,应该小心翼翼地放在牢固可靠的地方;而杂技表演者却用健壮的姿态,甩来抛去,带棱带角地用头去接住。一辆自行车,平时只骑一个人,但在舞台上,容量大于中型吉普,可以骑到二十人;甚至把一个轮子的车,放到伞上去骑。一根绳子、一个酒瓶、几个盘子……谁都完全了解和懂得这些物件的特性,然而就是这些东西,在杂技演员手里,却可以产生各种奇特景象,发挥了奇妙的功能。设想魔术变的不是那样多带水的金鱼缸,不是把一直在唱着的收音机变走,谁能考虑到容易撒和容易坏的问题呢?谁都知道自己做不到,才能强烈的追询为什么表演者能够做到的原因。这是一。其次就是杂技演员所赖以表现自己精湛技巧的身体。人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具有各种职能,这点观众与演员是相同的。但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完全改变了这种习性,脚在蹬技中较之手更为灵巧;各种不同姿势的倒立,显示手臂的坚强有力;刚劲的牙齿能吊起一个人来凌空飞舞;那腰身的柔软自如,简直可以产生像神话中仙女般的意境;头有磁力一样,能顶住一切大大小小、重重轻轻的东西而毫无困难,毫无惧色……这一切不仅给了观赏者以新鲜的美的感觉,而且必然加深力图了解究竟的因素。
但是,杂技却又偏不像一切戏剧文学那样,对那些精心安排的疑难和悬念是绝不回答的(节目中那种逗笑的抛底的玩意儿在外)。相反,优秀的演员,在节目进行的节奏安排上,总是力求逐步提高一项节目中一个一个技巧的难度,并由此把矛盾一步步推向高潮。就在那即将解决但又尚未解决的时机,紧紧把握住观众的注意力,极力加深悬念,随着急转直下,扣住观赏者的心弦,演员征服了困难,节目便告结束。于是观赏者在赞赏之余,就不得不折服于表演者高超的毅力与智慧,也不能不探索如何解决矛盾的来由。
这样,杂技表演艺术家用自己久经锻炼的身体,最常见的道具,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征服力量,显示出杂技的美的核心,那就是: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人有巨大的潜力,他可以最大极限地把握物的属性,使之脱离常态,处于在生活中尚未发现的情况下,然后再控制它,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在强烈的运动中,保持高度的均衡与稳定,构成美的形象。这就是杂技的艺术魅力产生的根源。

吸引了观众并不是整个杂技艺术创作任务的全部完成,它可以是低级趣味的吸引,也可以只是纯娱乐性质的艺术。那末杂技是不是只是一种思想贫乏、不能对观众起教育作用的艺术样式呢?不是的。正如同它有自己的特殊表现手段一样,它的教育作用是以其特有的方式完成的。它以优美的形象感染观众,扩大观赏者的思维天地,启发观众的想像。人们通过想像的阶梯,透过各种高度纯熟的技巧,看到在高超的技巧的后面有着那演员活动的最可贵的东西。如像征服困难的雄心壮志,一定要达到目的的理想的热情,顽强的无所畏惧的勇敢……凡此种种,不正是反映了劳动人民勤劳奋发的精神状态吗?不正是劳动人民在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的思想感情吗?正是这种情绪和观众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观看演出就更能唤起他们极其奋发的精神,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趣味。
既然观众从形象出发,引起联想,这联想所取得的认识上的收获,就必然导致教育目的的完成。同时,一个杂技节目能够引起什么样的联想,就成为衡量节目思想性高低的尺子,成为衡量节目的美和丑的标准。好的、优美的形象,一定给观众良好的启发,产生必要的正常的想像,丑的、不健康的形象,必定会助长低级庸俗的趣味。比如“造型艺术”这一节目,除了有技术性的叠举动作之外,还有足以代表我们这时代各种健美的英姿和形形色色的圆雕。人们熟悉这些形象,虽然没有标题,也没有一句言语,但人们能够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感到青春的活力,朝气蓬勃的诗意,理解到节目的内容,理解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当然,这些动作都要有强固的技术基础。演员要有节奏地从从容容地达到那技巧的高度,而不是勉勉强强,力不从心地造作;演员要有炉火纯青的修养,使表演具有杂技独特的风姿,而不是俯拾即是的摹仿。这种联想愈是吻合时代的思想感情的节拍,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的作用也就愈大,这联想如果掺杂了一些落后趣味的成份,比如在舞台上出现恐怖和畸形,出现奇装异服,引起纯生理方面的联想,那都必将破坏杂技的优美形象,丧失杂技的艺术魅力。
有的同志考虑到加强杂技的教育作用,要求杂技组织情节,直接出现人物,阐述思想……这种想法固然是积极的,但是我们总不能忽视杂技达到教育目的的特殊方式。强加的所谓思想内容,形式上似乎是增强了政治,实则削弱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其结果必然抹煞杂技特征,违反杂技的创作规律,堵塞想像的余地。

杂技演员创作的特征,是只表现技艺,不创造人物。
一切戏剧演员都在于运用技巧塑造人物,寓技巧于人物形象创造之中。杂技演员却是直接表现技巧。通过技巧达到的高度,衡量演员的艺术造诣,锻炼的功力以及对于专业掌握的熟练程度。因此,他用不着离开自己去塑造什么具有性格的形象,他的表演在于直接唤起观众的美感。观众总是对演员怀着热情,相信演员就是角色,就是人物。不要求从演员的表演中追寻什么情节,关心什么人的命运,只是欣赏表演者的各种绝技。
演员的创作任务,规定了这一艺术样式不可能表现情节。但是,在杂技中那种近似情节的安排是什么呢?那是一种传达语言的动作。是为了帮助演员表演,按照观众欣赏的联想逻辑所预伏的一些“关子”,挑逗观众注意力的一种手段,是演员在表演中不能不掀起的一些波浪,是表演绝技前的一种情绪准备,是紧张动作后的缓和……总之是为技巧服务的。是演员用各种不同的手势,各种不同的情绪动作,向观众介绍一些一目了然的情况,和观众进行直接交流的种种补助语言的动作。比如演员的一个动作组合做完之后,立即来一个优美的亮像,观众完全从中了解到演员那种自豪的感情,马上报以赞赏的热烈鼓掌,就是这种交流的结果,有时为了这种目的,安排一两个动作,表达一种意思,用以发挥语言的作用,对表演也是十分有利的。比如“椅子顶”一个演员到好几层椅子上再放一把椅子,手一滑,险些掉了下来,于是他在站稳之后,立即向观众做一个动作,表示“你瞧,这一手不好来!”实际是要观众注意他马上要进行的精采表演,观众可以很快领会,而回答以满意的笑声。有时表演者之间发生简单的近似事件的关系,目的并不在表现人物,而在引起观众敏锐的联想,比如一个人躺下,一人骑车从身上越过,就较之越过一条凳子更能迅速地引起生活的记忆,得出“真不容易”的结论。凡此种种都不是情节,都只是一种突出技巧的方法。
但是为了让观赏者的想像飞腾,组成整个舞台的完美印象,构思一种特定的情景,造成浓烈的气氛,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这应该是被肯定的。因为这既不影响技巧的发挥,却又有助于演员的表演,这不是情节,却是背景的渲染,是对于杂技的丰富,处理得当,可以增强杂技节目的思想内容。比如铁路文工团杂技团的开幕式所运用的行进着的列车,充满生气,新颖别致。最后晚会结束时,单车双车集中在天安门前载歌载舞,五采缤纷的场景,把观众一下子带进了无尽的欢乐之中,演员和观众在自己的经历中都有过这种体会,台上台下感情交融,热情洋溢。这种处理之所以受到欢迎,是有道理的,是别具匠心的。因为它有助于观众想起生活中已经有的和将要有的一些崇高的东西,从而得到很大的鼓舞。这种充实杂技表现能力,力图发展这一艺术形式的做法,应当作为杂技艺术新的因素加以研究和发扬。

艺术的形式总是随着内容的发展而日臻丰富完美的。最富于艺术魅力的作品,形式也一定更接近完整。杂技,在解放前,很不讲究形式的美。这有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解放后,杂技艺术受到党和国家的充分重视,各种不同风格的杂技团体,都有自己技巧的创造和发现,在艺术形式上,有很多重大的发展。首先是大型的集体节目的出现(在杂技中所谓“群活”),正是为着更有力地表现时代精神,适应时代的需要产生的。这种发展使杂技舞台更为丰富多采,节目的气势更为雄劲壮观。这种发展决不影响传统技艺的保持,因为集体节目要耐看,同样需要技巧。如果集体节目离开了技巧,就像只涂了鲜明的色采,而没有鲜明主题的绘画,虽然光耀夺目,看的人将会兴味索然。正如在舞蹈中独舞和集体舞可以并存,又可以结合一样,集体杂技和单项杂技,不能互相排斥,也不能互相代替。它们各自有其特具的表现能力。一根钢丝一定要弄许多人上去踩,一定不被人所称许;许多单轮车,可以组成舞蹈,且又表现了高度的技巧,却只承认是舞蹈,不是杂技,怕也过于偏激。杂技在发展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之后,向舞蹈中学习可贵的东西,丰富自己,必将更增加自己的艺术光辉。
构成形式美的舞台工作的各个部门,同样需要相应的配合和提高。诸如增加灯光色采的变化,处理得当,能显出热烈和抒情的变化;讲究服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出自己所已经形成的风格,使单调趋于饱满;美化道具,能够减轻观赏者不必要的联想,解除对于安全的担心;提高音乐伴奏,使它既具有明确性,又有色采和魅力;既要具有像文学语言一样的功能,让音调揭示思想感情,又要节奏鲜明,情绪昂扬。总之,明快、刚劲、清新是杂技的基调,一切形式的美,都应该为使杂技达到这一要求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